浅谈教学中的心理效应

浅谈教学中的心理效应

ID:31012387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浅谈教学中的心理效应_第1页
浅谈教学中的心理效应_第2页
浅谈教学中的心理效应_第3页
浅谈教学中的心理效应_第4页
浅谈教学中的心理效应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教学中的心理效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教学中的心理效应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影响着学校教育功能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师生关系就是一种典型的课堂人际关系。利用人际关系中常见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良好的印象,让学生在对教师的欣赏中愉快学习。  【关键词】心理效应教学应用  师生关系就是一种典型的课堂人际关系。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一些常见的心理效应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下面我就常见的几种效应谈谈它们对教学的影响。  一、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是人们对初次相遇的陌生人所获得的印象。1957年,美国的陆钦斯(A?S?Luchins)用两段杜撰的文学材料

2、作为被试获得第一印象的根据,两段材料都是描写名叫吉姆的学生的。一段材料把吉姆描写为冷淡、内向的人,另一段材料把吉姆描写为热情、外向的人。然后把这两段材料以四种方式组合,让四组被试阅读。第一种,热情而外向的材料先于冷淡而内向的材料。第二种,冷淡而内向的材料先于热情而外向的材料。第三种,只有热情而外向的材料。第四种,只有冷淡而内向的材料。最后要求被试回答“吉姆是一个怎样的人?”5结果发现,第一组被试中有78%的人认为吉姆热情而外向;第二组只有18%的人认为吉姆热情而外向;第三组有95%的人认为吉姆热情而外向;第四组则只有3%的人认为吉姆热情而外向。这一结果清楚地表明,判断的差异是由第一印象

3、造成的。  教师与学生初次相遇时产生的第一个印象,往往会影响对他以后一系列的解释。学生往往从教师第一次上课时的穿着是否端庄大方推测其是否精干;从教师的第一次上课的言谈推测其学识与个性,学生对新教师总是怀有新奇感,十分注意教师的一言一行。第一印象好,学生对教师今后言行常常往好的方面去解释。  二、晕轮效应  又称光环效应。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如果对学生的某个特征产生强烈的印象,以这个印象为中心而形成总体印象,掩盖了他的其他特征,这种以点概面的偏见叫晕轮效应。  教师要克服晕轮效应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应全面了解、公正地评价学生,不要凭一时的观察、学生偶尔的一次表现来评判学生,以偏概全,

4、一叶障目。如有些教师批改作文时,对于那些好学生的作文,不假思索,打上高分,而认为班上成绩差的学生,道德品质也差。殊不知,有些错误判定,滋长了某些学生的骄傲、自负的心理,或者使有些学生在教师的这一棒下,永远抬不起头来。  三、刻板效应5  是教师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学生的固定形象。教师观察学生的时候,会有意、无意地按年龄、性别、家庭地位、经济条件和居住地区等特征,将他归为某一类,并依据自己头脑里已有的关于这类人的固定形象来判断其个性。如看到男生,总认为其抽象思维能力强,看到女生,总认为其情感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不错。总认为会说、爱表现的学生能力强,而认为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反应迟钝。

5、  首先,教师应充分发挥刻板印象的积极作用,准确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把学生加以归类,这样有助于概括地了解学生。其次,教师也应克服刻板印象的消极作用,既根据学生所属群体的一般特征,又注意每个学生的特殊性。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旺盛时期,变化大、发展潜力大,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一成不变地看问题,尤其要避免对学生持有成见,不随便给学生贴标签。  四、皮格马利翁效应  又称期望效应,它是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人际效应。1968年,心理学家R?罗森塔尔与L?雅可布森对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为智力测验):随机在各班抽取20%的学生,并故意告诉每一个

6、班的老师,说他们是“未来的花朵”有很大的“学业冲刺”潜力。8个月后,再对这些学生进行一次同样的测验,结果发现这些所谓“未来的花朵”真的在智力上比其他学生有很大的提高。  由此可见,教师应充分发挥期望效应的良好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1.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其各方面的信息,准确测估学生的水平,提出正确的预言。  2.教师需采取切实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具体行动,与诲之不倦的态度,传递自己的期望,促进期望效应的实现。  3.教师应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努力发现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引导学生向高于现有水平的方面发展。5  五、马太效应  这是美国社会学教授罗伯特?顿提出的。意指人们容易对荣誉获得

7、者无限拔高,同时以至善至美的标准去要求或评价先进人物,结果使他们感到紧张与压力。  如何防止教学中的马太效应?  1.教师客观地要求成绩突出的学生,不要一味向尖子生提过高过难的要求,使尖子生不堪重负,或无限夸大“尖子生”的成绩、才干,滋长这些学生的骄傲自负、爱慕虚荣的心理。  2.提供学生一些心理调节方法,增强尖子生的耐挫力。  3.创设一些品尝失败的机会,淡化尖子意识。长期处于“金字塔尖”的尖子生一旦遇到各种打击,往往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形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