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010114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摘要:指导学生自读初中语文课文,前提是确立学习目标,重点是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以读为中心,“议”“品”结合,最后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所得,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关键词:学习目标;对话;总结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现行语文教材编排了大量的自读课文,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如何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呢?下面,笔者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肤浅之识。 一、指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是学生自读课文的前提条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三个方面,设计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活动。在课文学习之前,教师先拟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避免盲从。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确立一篇自读课文的具体的学习目标呢? 首先,指导学生阅读单元提示,把握单元教学总体目标。研究单元提示是制订自读课文学习目标的前提。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单元提示”中明确指出:“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要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并将它们摘抄下来”。这个要求就规定了“5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揣摩、欣赏精彩语段和词语”就是这个单元每篇
3、课文学习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其次,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自读提示和课后练习。“单元提示”往往是课文内容的一个“纲”,是比较抽象的,而“自读提示”和“课后练习”能清楚地告诉学生学习此篇课文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自拟自读课文的具体学习目标了。 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夏感》的自读提示:本文运用热情洋溢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夏日里大自然的景象和人们生活、劳作的情状,把我们带进一种美好的意境中,作者只是描写这些景象吗?他还有什么内心的感觉、体验要表达?课后练习二:“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据此,学生可以
4、拟定该自读课文的三维目标是: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二是品味文章优美的句子;三是感受作者对夏天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二、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学生自读课文的重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自读课文的教学,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这就是以“读”为中心,一读二议三品。 1.读5
5、 读是学生感知文本的基本条件,是学生“自读”的前提。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朗读;也可以是默读;可以是精读;也可以是浏览。但无论是哪种方式的读法,都必须有明确的“读”的目标。在指导学生自读《夏感》一文中,我要求学生首先朗读课文,感知文本。 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懂得充分利用工具书扫除生字词障碍,争取读得通畅、流利;接着默读课文,质疑文本。要求学生在梳理文章层次的同时,提出疑问,每人至少提两个;然后精读课文,品赏文本。此阶段,学生要在读的过程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理由;最后浏览课文,归纳文本。就这样,学生带着目的,在反复的“读”中,由表及里,由外而内,逐层深入,
6、达到自读目标。 2.议 议是学生感知文本的必需步骤,是学生“自读”的基础。议,简而言之,就是对话。新课程背景下,“对话”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这样表述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主要是以文本为中介而进行的平等的精神交流。在此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情感体验,摆正教师主导作用的位置,或激趣,或启发,或点拨,真正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2)学生与学生的对话5 在这个对话过程中,学生处于一个学习共同体中,必须采取合作探究、共享成果的学习方式,或提出自
7、己的疑问,或交流彼此的见解,或与别人进行争辩,或评价别人的意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与合作。 (3)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在自读课文《夏感》的指导中,我让学生围绕“作者对夏天的感觉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课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等几个问题,分小组讨论探究。学生也可以向老师提出质疑,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相互探讨。 3.品 品是学生感知文本的必要途径,是学生“自读”的关键。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