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淮词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论淮词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ID:31008253

大小:10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5

论淮词艺术的传承与保护_第1页
论淮词艺术的传承与保护_第2页
论淮词艺术的传承与保护_第3页
论淮词艺术的传承与保护_第4页
论淮词艺术的传承与保护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淮词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淮词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摘要:淮词又称淮调,起源于清朝乾隆嘉庆时期的秦淮河青楼歌院。鸦片战争后由六安、霍邱、颍上流入阜南,在阜阳地区已有近百年的传唱历史,遍布地区多集中在淮河两岸。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淮词艺术濒临失传,为了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我们要运用各种研究和归纳的途径,结合我国现阶段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成功经验,使淮词这种曲艺艺术得到发展和壮大。  关键词:淮词;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J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9-0234-02  一、引言  浩瀚的历史星空中孕育出了各式各样的传统音乐,而我国的民间音乐如一系列闪烁的星照亮了

2、世界。我国的民间音乐不仅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更有无限的生命力。与其他传统音乐相比,它的旋律更加优美动听、风格更加丰富多彩,特点更加鲜明浓郁、富有生机。它是百姓大众自发的口头创作,主要借助百姓大众口耳相传。它具有真挚的情感,强烈的表现手段和容易被百姓大众所认同的自然音乐形式。经历无数次朝代更迭和加工改编,经过时光不断的积累和沉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由于各地区的地理气候、自然生产条件、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等存在差异,创作出来的民间音乐品种、风格也各异。7  阜阳,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皖北地区甚至是黄淮地区重要的商品交易、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业的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旅游中心。

3、阜阳地区在安徽省享有“曲艺故乡”之美称,流传在该区的民间音乐有二十余种,而其中的淮词则是淮河人民广泛传唱的曲种。  二、淮词艺术概述  淮词又称淮调,起源于清朝乾隆嘉庆时期的秦淮河青楼歌院。属于套曲形式,由几个不同乐段和曲牌组成,词句优美精炼、富有诗意。鸦片战争后由六安、霍邱、颍上流入阜南,在阜阳地区已有近百年的传唱历史,传播地区多集中在淮河两岸,而流传于阜阳地区的淮词曲目共有三十多首。建国后,淮词经民间艺人挖掘整理和重新改编后,增强了时代感。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文化部门曾多次派专业人员到阜阳、阜南等地进行搜集整理。淮词以其独特的风格,登上了文艺的舞台,并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赞扬。1986

4、年,安徽省曲艺新曲目比赛中,阜阳市演出的淮词坐唱《凡人小事》荣获创作一等奖,演出二等奖;2010年阜阳市第五届艺术节上,杨文君创作的淮词新曲《魂安小岗》将传统坐唱改编为八人表演唱,荣获二等奖。与此同时2010年淮词被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录名目中。这些荣誉为淮词在阜阳地区的再度发展与传承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7  阜阳淮词根据演唱内容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劳作倾诉类、爱情婚姻类和世情风物类。其主要特点是曲调凄婉柔丽,细腻深沉,讲究字正腔圆,韵味深成。而词格上较规正统一,所有曲目句数按一定程式安排。在唱词的句式结构上洒脱多变,不拘一格。文词清雅优美,颇具古典诗词格调。商、徵调式(4/4、2/4记

5、谱),词韵高雅富有文采。代表曲目有《水漫金山》、《春门惊梦》、《猫儿扑蝶》、《火烧赤壁》、《烟花女自叹》、《渔樵耕读》、《醉酒归家》、《陈杏元和番》、《历代古人》、《一寸光阴一寸金》、《一轮明月当空照》(称“淮词母”)、《大花船》和《三击掌》等40多支。阜南县80年代仅存的少数“老萧友”(吹唱淮词的人)能唱出其中的近20支。淮词格调较为规范,一般正格句(商调式)为22句,若在中间夹入16句或20句的“穿心调”(徵调式)共为38句或42句。唱腔分为“平腔头”、“四句腔”、“穿心调”、“吟板”、“消板”、“垛板”等。一般由“穿心子”、“彩句子”、“慢八板”等组成。多为一人清唱、两人对唱。笙萧、琵

6、琶加以盅、碟击打伴奏。  作为淮词的分支,阜阳淮词有别于阜阳传统民歌、大鼓书,其叙事性与抒情性近似清音,属高雅音乐,古时多为文人雅士在优雅场所一种唱玩方式。在20世纪30年代,曾一度成为阜阳地区民间音乐的热门,备受追捧。在当时的阜南县专门的“淮词窝”大大小小共几十个,六七十年代时中岗镇的李门最为出名,至今李门淮词已经传承了五代,而第五代传人李思三现今也已有近八十的高龄。李思三通过收集、整理、补充,已将阜阳地区的淮词曲目收录了32首。句式长短不一,情感各有异,题材内容多为历史人物、民间传说、文学典故、百姓生活。  三、传承与保护措施7  (一)完善开展淮词的民间采风工作。由相关文化部门组织搜集

7、、考察、整理阜阳地区有关淮词的相关资料,制定传承、发展淮词的相关策略与学术研讨活动。引进高素质的专业工作者加入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理论研究、科学细致的分工、整体而明确的系统规划、长期跟踪调查,对优秀的淮词曲目进行整理和创新。使淮词曲艺艺术在发展与传承的同时,有着具有说服力的学术依据,也为今后拓展淮词曲风获得大量专业资料。  (二)运用媒体宣传手段,让淮词这一民间音乐形式真正的普及到百姓大众的观念中。在电台开设专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