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短文两篇》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短文两篇《蝉》《贝壳》生命的诞生!生命因你而感动!美丽的生命绽放的生命生命是上帝赐给人类的一颗未经琢磨的钻石。——诺贝尔感悟生命生命是辽阔的大海,蕴蓄着不尽的情思;生命是深邃的湖泊,孕育着无限的希望;生命是广袤的星空,绽放着智慧的花朵。美丽的生命在静静地绽放!那夏天歌唱的蝉儿,那海边美丽的贝壳儿,都在引发着我们去把生命的意义思索……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教学目标字词收敛(liǎn):本课指收拢。聒聒(guō):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宽恕(shù):宽容饶恕。短暂(z
2、àn)颤(chàn)动一丝不苟:(gǒu)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小的 地方也不马虎。卑(bēi)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上苍:上天。把玩:拿在手中玩赏。小思简介: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原籍广东番禺,一九三九年香港出生,一九六四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翌年进入罗富国师范学院进修,获教育文凭。七三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当研究员。八一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等。蝉,古称蜩tiáo、蚱蝉等,俗名“知了”、爬树猴。蝉遍布全世界,已知
3、品种有3000余种之多。蝉的一生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拟蛹和成虫。雌蝉通常于7~8月份产卵于孔,幼虫孵化后会随树枝或自造细丝落到地面入土中,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很长,最短也要2年左右,一般要过4~5年,长的要经过12~13年。我国古人按蝉的出现时间分为春蝉、夏蝉和寒蝉。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①卵在树洞生活10个月左右②幼虫在六月七月爬出来。③两个月后,若虫第二次脱皮,成为二龄若虫④一年后,长大两倍,变成四龄若虫⑤再过两年,长大两倍,脱皮成为五龄若虫,在夏天爬出地面。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⑥产卵后的第6个夏天,羽化成虫⑦成虫大约只有两个星期的生命。⑧羽化后五六天,雄蝉以歌声引诱雌蝉前来交配,等
4、待死亡蝉有关蝉的古诗:《蝉》《在狱咏蝉》《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①秋风。①藉,依靠。《在狱咏蝉》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①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沈。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①典故,出自《左传》。楚人钟仪曾被郑人当囚犯献给晋。后世于是以南冠代被囚。1.自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原因,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
5、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厂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研读思考<蝉>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讨论并明确抑: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扬:蝉的生活历程显示了生命的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好好地活着合作研究(1)《蝉》中的“想起秋风颜色”,“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
6、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2.“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怎样理解这句话?秋风来了,果实成熟了,本是收获的季节,但对在地下埋了17年,苦苦等待了17年的蝉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生命虽然短暂,蝉却执著地等待,我对它的敬意油然而生.3.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并谈谈对它的理解讨论并明确“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的活过.”不管生命长短,都要好好地活4.“(蝉)那么小,声音却那么的响,竟响彻一个夏天”一句突出蝉在夏天怎样的生活?突出蝉活得轰轰烈烈。5.蝉17年埋在泥土中,才等到一个
7、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却只活一个夏天。这些说明了什么?采用了什么写法?说明蝉的生命来之不易却又很短暂。用了对比的写法。第5段朋友说的话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蝉生命的意义在于为了生命的延续,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生命是短暂的,但生命不论长短都要好好地活过。本文主旨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席慕蓉,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她从小酷爱绘画,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