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000155
大小:7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5
《山林权属纠纷调处程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林地纠纷处理办法林地纠纷处理办法如下:1、申请乡镇范围内发生的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山林纠纷由乡镇人民政府调处,本镇内发牛的单位之间的山林纠纷由镇人民政府立案并调查取证和调解,需要县政府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的,由乡镇出具调查报告并提出行政处理意见送县林业局初审,初审后县调处办审查,后由县政府下文。人民政府林权争议调处机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5日内,将申请书的副本发送给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20日内,向人民政府林权争议调处机构提交书面答复和有关材料。被申请人逾期未提交书而答复或者有关材料的,不影响人民政府林权争议调处机构根据有关材料认定争议
2、事实。对当事人提供的材料,林权争议调处机构应当进行调查、核实。人民政府林权争议调处机构对争议的森林、林木和林地进行实地调查取证时,应当通知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到场,被调杳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必要时,可邀请有关单位协助。林权争议调处机构,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对林权争议进行调解。经调解达成协议的,林权争议调处机构应当制作林权争议调解书。调解书应当由调解人员署名,加盖林权争议调解机构印章,并报同级人民政府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林权争议发生后,由主张方提出中请,集体山林、责任山林由集体经济组织申请,自留山由个人申请,凭《林权争议调解处理申请
3、书》到村民委员会调解处理,村民委员会调解处理不成的,提供材料到乡镇人民政府调解处理。当事人应主动、互谅、互让地协商解决。经协商依法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在协议书及附图上签字或者盖章;经协商不能达成协议的,按照有关规定向林权争议处理机构申请处理。当事人应按下列规定申请调处:(1)发生在本乡(镇)境内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个人与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之间的纠纷,当事人可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调处中请;注意:这里的单位包括法人和非法人,即:村、村民小组、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2)发生在本县辖区域内跨乡(镇)的,当事人可向所在地的县人民政府提出调处申请;为事人中请调
4、处林权争议,均应向林权争议调处机构书面递交《林权争议调解处理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数提交副本。林权争议调处机构收到林权争议申请书后,应当在7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山林纠纷调处中请,并载明下列事项:(1)中请人与争议的土地有直接利害关系;(2)申请人的名称,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的姓名、职务;(3)有明确的请求处理对象、具体的处理请求和事实根据,并附地形示意图;(1)对方当事人的名称,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2)证据的名称、来由、数量,证人的姓名、地址;2、登记3、受理对符合受理条件的县(乡镇)人民政府林权争议
5、调处机构应当自受理之口起5日内,将中请书的副本发送给被中请人。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木之日起20日内,向人民政府林权争议调处机构提交书面答复和有关材料。被申请人逾期未提交书面答复或者有关材料的,不影响人民政府林权争议调处机构根据有关材料认定争议事实。4、调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核发的林权证,是处理林权争议的主要依据。当事人未持有林权证或者林权证确定权属有错误的,下列材料作为处理林权争议的证据:(-)土地改革时期,人民政府依法颁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或者发证时的档案清册。(二)土地改革时期,《土地改革法》规定不发证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土地清册。(三)20世纪
6、60年代初,人民政府将劳力、土地、耕畜、农具固定给生产小队使用时(即“四固定”时期),人民政府确定的林地纠纷和经营范围的材料、文件。(四)20世纪80年代初,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开展的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时(即林业“三定”时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发的社员自留山证、社员责任山证及林业生产责任书等有关确定林地纠纷和经营范围的材料、文件。(五)当事人之间依法达成的林权争议协议及附图。(六)人民政府作出的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林权争议裁决、处理决定。同一人民政府对该林权争议有数次裁决、处理决定的,以最后一次裁决、处理决定为依据;同一林权争议上一级人
7、民政府有裁决、处理决定的,以该裁决、处理决定为依据。(七)人民法院对同一林权争议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定、判决。同时,下列材料可作为处理林权争议的参考依据:(一)土地改革、合作化吋期有关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的其他凭证;(二)能够准确反映森林、林木和林地经营管理状况的有关凭证;(三)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可以作为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的英他凭证。仃卜•列规定情形Z—的,属于林权证确定的权属有错误,原发证机关应当注销所发的林权证:(一)发证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或者一方当事人隐藏、毁灭有关证据的;(二)发证机关工作人员在发证时有徇私枉法行为的;(三)违反法
8、定程序发放的;(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土地改革前有关森林、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