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语文感悟式教学的课堂导入

谈高中语文感悟式教学的课堂导入

ID:30990124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谈高中语文感悟式教学的课堂导入_第1页
谈高中语文感悟式教学的课堂导入_第2页
谈高中语文感悟式教学的课堂导入_第3页
谈高中语文感悟式教学的课堂导入_第4页
谈高中语文感悟式教学的课堂导入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高中语文感悟式教学的课堂导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高中语文感悟式教学的课堂导入  高中语文感悟式教学研究,就是适应新课改要求,以感悟为核心,突出学生主体性的一种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感悟为主要途径和方法,期待改变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灌”、“练”为主的教学方式。  高中语文感悟式教学的课堂结构为解题、感悟、交流、结题、训练五个环节,分别是阅读过程中的准备、收获、分享、完善和补充阶段。解题是课堂导入环节,一般包含的内容为:导语、知识背景介绍、文章引读、明确感悟任务等,以老师为主,对随后几个环节具有指导作用。  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之一,很多人对它作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只是关注于它的基本作用――

2、向学生传递这样的信息:今天,我们要学习哪位作家的什么文章。也就是说,只是把它作为整堂课的开场白而已。为了把这个开场白设置得精彩,教师们在这一环节上或激情吟诵,或慷慨陈词,或乐声袅袅,或图片显示,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此番苦心大都是为了营造氛围,激发兴趣,以便学生能很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但这样的导入目的,我认为是缺乏战略意识的。大家只是把它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诸多环节的一个来看待,只是注重了它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的作用来呈现,一旦这个环节结束,导入的作用基本“退出历史舞台”5。尽管有人会辩驳:我的导入所营造的氛围及激发的情绪是弥漫和维持于整堂课的始终的!但事实上我

3、们都明白,这样的氛围和激情在整堂课中维持不了多久。  因此,我们有必要来重新审视“导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意义和作用,不要只关注其形式上的创新,而应该从整堂课的战略全局意义上来深刻思考导入的设计,以充分借助这一环节来经营整个课堂。也就是说,真正艺术的导入应是基于整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的纲领式的设计,是应该使其能时刻参与和控制整个课堂教学每一环节的,要体现出它全程管理的意义。惟有这样的导入,才能真正成为有效勾连整个课堂活动的设计。  下面结合几篇文章的教学,介绍我对语文课堂导入问题的一些教学尝试。  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教学,能否让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学法有个良好的认识

4、是非常重要的,这将对学生未来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理应在这节课上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诗歌鉴赏是需要学法积累的,以便尽力消减学生的畏难情绪,为以后的诗歌鉴赏树立信心。于是,我针对该文本的文体特点,设计了从“人、景、情”三个基本点来鉴赏诗歌的阅读方法指导课型,整堂课以学法导人,主体环节分别围绕其中一个字来设计,串合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学法导入。问题设计:面对一首写景抒情的诗歌,我们该从哪些角度去阅读和鉴赏?请大家分别用几个字来概括。  第二环节――析人。此环节引导学生关注和探讨以下几个问题:①词的作者(毛泽东)信息,重点是写作背景及创作此词

5、的年龄,以切合本专题“吟诵青春”的编写意图。②辨析词作中的抒情主人公,明确写作原因、地点、心情、季节特征等。③探讨作品中其他人(群体形象),如“5同学少年”、“百侣”等一批有志青年,关注他们“意气风发、激扬文字、浪遏飞舟、指点江山、主宰沉浮”的形象,从而拓展主题的深度,明确作品不只限于毛泽东个人的壮志与抱负,更是上世纪20年代这批杰出青年的真实写照,也正因此,作品有了更深广的意义和厚度。  第三环节――赏景。此环节通过一个“看”字,引导学生赏析词中的写景文字,从用词(色彩词、动词、数词等)、写景角度等方面人手,把握这幅湘江秋景图的特征和由此营造的意境。思考这样的景会引发出

6、作者怎样的情思。  第四环节――体情。承上环节,赏析词“立而观景――借景抒情――深沉发问――哲理思索”的写作思路,从而把握词作主题。  第五环节――总结。此环节和学生一起回顾和总结本课的教学环节及内容,强调“人、景、情”的诗歌鉴赏方法,达成教学目标。  《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教学,使学生对古典写景抒情诗歌的鉴赏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和重视,但是面对其他诗歌,学生的这种先入为主的学法知识和能力可能会成为思维定势而影响到实际的运用效果,从而产生失望和迷惑。为此,必须要让学生懂得方法是需要因材应变的,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灵活性的。如《相信未来》一诗的教学便是个可以借助

7、的课例。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问题:同为诗歌,《沁园春?长沙》是古典写景抒情诗歌的代表,而《相信未来》则是新诗(现代诗歌)的佳作,那么前面所学的“人、景、情”三字法能否适用本诗的鉴赏性阅读呢?5  此问既是对新问题的质疑又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学生自然会用这三字去尝试解读《相信未来》这首诗歌,并马上意识到其中“景”字难以落实,于是旧知识、旧方法自然会与新问题产生激烈的冲突,此时教师再适时点出“意象”鉴赏法,便能水到渠成地走进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找意象、品意象中再自然带入“人”和“情”的探究与把握,整堂课的主体环节便自然展开,进而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