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90096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谈《工程力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工程力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摘要:《工程力学》课程是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后续所开的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同时对今后工作能力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本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主,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对工程力学的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关键词:工程力学;教学方法;力学能力;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摇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068-02 《工程力学》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2、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力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后续所开的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同时对今后的工作能力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院的高职机械类专业,在第一学年开设了《工程力学》课程。学生刚入大学,普遍存在基础不扎实、学习主动性不够等情况,并且到了大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等与中学相比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又对新的学习环境不太适应,作为任课教师,应当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尽快适应高职课程的学习,达到教学要求。以下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在《工程力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5 一、上好第一次课,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刚入校的大学
3、生,社会经验匮乏,对今后的前途充满期待和梦想,崇拜在工作中成绩卓著的人。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工程力学的主动性,我感觉第一次课至关重要。上课时,首先我会和学生谈谈企业的技术人员如何利用工程力学的知识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题,如找出产品不合格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的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再如找出工程事故中的原因,告知今后在工作中如何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再如如何设计安全可靠的各种设备等。告诉学生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都需要用到工程力学知识。接着介绍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告诉学生这个专业前途美好,但是没有真才实学是不行的,如果工程力学没学好,将来到工厂,就不能做一个合格的技术人员。
4、然后,我会告诉学生,在21世纪,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号召,培养新一代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时代的呼唤,顺应时代呼唤,为激发更多人才的创新能力,全国每2年会组织一次“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江苏省每2年也会组织一次“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目的是多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大学生学习力学与相关专业知识的热情,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现力学创新人才,为大学生提供展示力学能力的平台。最后我会告诉学生,我院连续参加四届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都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同时希望同学们参加下一届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这样,许多同
5、学从第一次课,就对自己严格要求,对成为创新人才和取得优异的成绩充满了期待和希望,激发了学生学好工程力学这门课的主动性和热情。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5 《工程力学》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对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化繁为简、启发引导、互帮互学,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过以下教学形式。 1.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6、能力。在教《工程力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用到启发引导性教学方法。如在讲解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时,我会引导学生说出物体平衡时主失、主矩的特点,学生会回答主失、主矩都等于零,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再比如在讲到画受力图时,我会反复强调二力构件受力图的画法,紧接着在黑板上画二力构件受力图时,我故意出现错误,把已知方向的力,画成两正交分力,学生利用所学知识,马上就会指出:二力构件的受力特点是力的方向是沿两作用点连线方向,不应该画两正交分力等等。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一些。 2.采用归纳总结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7、善于归纳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很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点,然后教师补充、精简,方便学生记忆。例如在讲画受力图时,我精简为三步:取分离体―画主动力―画约束力;讲平衡计算时,也精简为三步: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计算求解;用截面法求内力时,也精简为四个字:截―取―代―5平;等等。学生会很容易掌握所学内容并且记忆深刻。 3.采用分组讨论法教学形式。老师布置任务后,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先进行集体讨论,分析解决任务的方法、方案及其可行性,共同制定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在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基
8、础上,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帮互助共同解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