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89360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5
《如何运用好初中英语句型之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运用好初中英语句型之关 【摘要】句子是进行交流和书面表达的基础,将英语应用与生活,描述周围的事物、讲述生活经历、发表个人意见与观点都离不开英语句子的应用。 【关键词】筛选句型变通形式词句结合情感表达 英语教学的中每位教师在听说读写上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本人认为帮助学生积累句子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尝试了积累句子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以下介绍本人在教学中总结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1.筛选教材句型,夯实基础 教材是教与学的根本所在,教和学的首要任务是掌握并能灵活运用教材知识。在每节课的教学中,综合理解信息之后,我们
2、就应该重点关注四会句型的记忆、练习与运用。并及做好总结笔记。例如,我们教学8BUnit1PastandpresentReading之后,句型总结成一页纸,句型筛选出来之后,组织学生记忆。并展开相对应的练习,例如1)对话练习,一名学生扮演记者,一名扮演被采访者,利用这些句型完成对话练习:家乡的Pastandpresent;2)听写练习,为了提高复现率,及时组织听写,每天的上课开始由教师组织,自习课时可以由课代表或组长组织听写并及时纠错;3)情境练习,在单元复习与检测时,将句子放入情境,让学生练习运用能力;4)记忆最爱句子,每课教学
3、总结时,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至两句,然后背诵展示给同学听。4 2.变通训练形式,抛砖引玉 让学生能熟练的对已学句型进行变通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技巧之一,变通句型可以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因此在每天的课堂教学中我都用心设计句型的变通练习。 2.1同义句练习 学生在交流和写作的过程中,常常用一连串的句型结构相同的简单句进行表达,所以教师有意识的帮学生建立一意多形的表达形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和写作能力。 2.2扩句练习 例如:Peopleprefertousewarmcolors. Peopleliveincol
4、dclimatesprefertousewarmcolors. Peopleliveincoldclimatesprefertousewarmcolorstocreatewarmandcomfortablefeeling. 2.3画线提问 课文中部分句子运用画线提问的效果也较好,训练what、how、which、where等常见常考的句型。常用句型的复现率要高,才能保证记忆效果。课堂的开始两分钟里,谈论不同的话题复习典型的句型。如问天气、日期、时间等。 3.联通词汇记忆,词句结合4 我们都知道,在词汇教学中,如果只是让
5、学生记忆所学单词,那是吃力不讨好,而且效果并不理想。这可以引荐语文教学中的造句练习,在生词教学时,通常我会出示一两个例句后,引导学生自主造句,这样单词记忆效率提高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造句能力,还可以适当减轻学生写作时的压力。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运用英语的能力。 4.谚语、习语积累,感受英语魅力 学生对英语句子的欣赏与记忆也同样需要兴趣,除课本之外的句子,他们也渴望了解和掌握。习语是英语发展的结晶,大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能充分的利用这一资源也是增加教育资源、提高学生英语素质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学生每周记忆一
6、句谚语,每位学生都可以达到熟记于心。方法是:每位学生准备16K大小的印抄本,抄下呈现在英语角每周的谚语句。每学期二十句。上学期的常用句子特别典型的有如下: 1.Wellbegun,halfdone.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2.Wherethereisawill,thereisaway.有志者事竟成。 学期结尾时,对以上二十句进行默写,95%的学生完全正确。比对课本知识的考核成绩好的多,每周一句量虽不多,小步成梯,持之以恒地做下来也能收获颇多。部分学生还能灵活的运用到交流和写作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5.集音乐诗词之
7、美句,丰富情感表达 在听孙国良教师的课时,他总会选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乐曲,让课充满了生机与趣味。受此启发,我们也在教学实践中学做一些,可以看出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对歌词中句子的理解与分析他们会更用心学。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积累诗词中的美语美句。例如,“Don’twait,becauseyoudon’tknowhowlongwillittake.”对学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4 6.结束语 总之,教无定法,用我们的智慧服务学生,让他们拥有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智慧,让他们在学习之路上懂得方法的重要性。 [1]苏霍姆林斯基.给
8、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管向群.中国教师最需要的新理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