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83640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5
《淡出浮华,“蛋”出精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淡出浮华,“蛋”出精彩 “捏鸡蛋”的启示 【案例】捏鸡蛋 《人类的“老师”》这篇课文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科技小品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老师、向自然界学习的收获。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起探索自然的强烈愿望。 其中第5自然段介绍了鸡蛋的“薄壳设计”。课前我让几位学生带了生鸡蛋,介绍到“薄壳结构”时,很多学生不相信自己竟然斗不过一只小小的鸡蛋,于是,开始了一场“捏鸡蛋”大赛。学生一双双高高举起
2、、跃跃欲试的小手,一张张因“斗鸡蛋”而通红的小脸,捏完鸡蛋后又一个个垂头丧气的样子,成了很好的写作素材。第二天的学生日记本,让我收获了满满的信心、满满的感动。 有个学生这样写道:他的力量在班上算大的了,老师让他试了一下,只见他十分吃劲的捏着,脸红得发紫。同学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希望他能“创造奇迹”――把鸡蛋捏碎,但结果却令我们失望了。我压根儿就不信,老师终于叫到了我,我用力的捏呀捏,无论怎么捏它都不破。我还真就不信邪,仔细研究了一番,找到一个最佳点,放在胸口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但它还是毫无损伤。这怎
3、么可能是鸡蛋?分明就是典型的“6石头”,会不会是老师拿石头来忽悠我们的? 【思考】动手操作――写作总在体验后 动手操作是手、眼、脑多种器官的协调活动。有人实验得出:人对知识的吸收,如果仅是“听”和“看”的话,只能有50%,加上动手活动,则能达到90%。在这节课中,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完鸡蛋后,又让他们来捏鸡蛋。孩子们一个个使出全身的招数,最后都无奈地对小鸡蛋“甘拜下风”。有了动手操作的经历,有了切身的体验,学生当然就有话可说、有感可发了。 为了炼就学生一双慧眼,让他们能从平常的人和事中发现一些有意义、
4、有写作价值的东西,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学会留心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日积月累,定有收获。此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对生活多进行思考,随着认识和体验的不断丰富和深入,写作时,源头活水充盈,文章自然就厚实了。生活积累是作文的源泉,体验是作文的生命,学生从实际生活、不同情境、广泛阅读中去写作,就能更好地品味人生,陶冶情操,这正是专家倡导的“体验式作文”的真谛所在。 “转鸡蛋”的快乐 【案例】转鸡蛋 一次早饭时,我习惯地把桌上的一只鸡蛋敲开,看到蛋液从里面流出,又给了我启发:让学生动手操作――找找分辨生鸡蛋和熟鸡
5、蛋的方法。我将一生一熟两只鸡蛋带到了语文课堂,当我神秘地出示了这一“谜题”后,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有的说滚,有的说摇,有的说干脆敲开。6 同学们的议论之后,我讲起了《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孙悟空和羊力大仙比赛“隔板猜物”,羊力大仙有双“透视眼”,能隔着木板看到箱子里的东西。我问学生:羊力大仙的这种本领你有吗?能不能隔着蛋壳看到里面的蛋清,辨出鸡蛋的生熟?学生都睁大了眼睛。我神秘地把两只鸡蛋放在讲桌上,两手分别捏着一只鸡蛋上部,一拧,鸡蛋便旋转起来,用手一按,再将手抬起……然后我宣布“已经看出鸡蛋的生
6、熟了”,接着让学生说说所见所想。 生1:今天,吴老师说自己能看出鸡蛋的生熟,她取出两只鸡蛋,放在桌子上,然后双手分别抓着一只鸡蛋,用力一拨,鸡蛋转了起来。突然,吴老师用手往鸡蛋上一按,又将手拿开……我发现,一只鸡蛋一动不动地停在那儿,另一只转了几下才停。吴老师举起其中的一只鸡蛋告诉大家:“这只是生的。”打开一看,果然没错。老师是怎么判断的呢?我百思不解。 生2:“两手分别抓着一只鸡蛋,用力一拨”表达不准确。 师:你认为应该用什么词语表达呢? 生2:吴老师双手分别捏着两只鸡蛋的上部,用力一拧,鸡蛋
7、便飞快地旋转起来…… 师:你为什么用“捏”和“拧”这两个词呢? 生2:因为老师是用手指把鸡蛋夹住,所以用“捏”,而不是“抓在手中”,也没有用手指去拨动鸡蛋,而是像拧螺丝一样把鸡蛋拧转的…… 生3:今天的语文课上,吴老师又是“新招迭出”,竟然给我们表演起“透视鸡蛋”6的拿手好戏,我们不由得瞪大了眼睛,仔细观看。只见吴老师拿来两只鸡蛋放在讲桌上,然后双手分别捏着一只鸡蛋,用力一拧,鸡蛋便在桌上旋转起来,就像两个小陀螺。突然,他将两手同时在旋转的鸡蛋上一按,又迅速抬起手来。有趣的现象出现了,一只鸡蛋顿时
8、停止了转动,另一只转了几圈才慢慢停下来。我正奇怪呢,老师举起了那只后停止转动的鸡蛋,自信地说:“这只是熟的,另一只是生的。”磕破一看,果然如此!同学们惊讶不已,议论纷纷。(掌声响起) 紧接着,我揭开谜底,深化体验:谁知道我怎样分辨出生熟鸡蛋的呢?在学生的猜测中,我出示视频提示:生鸡蛋转动的这种现象叫做惯性,惯性,就是物体有保持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惯性的现象,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比如我们乘坐在行驶的汽车上,车突然停下,我们的身体会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