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78523
大小:7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5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思考蒋遇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摘要:《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一门专业知识量大面广的技术基础课程,其课程内容庞杂,需采用不同的信息化手段及教学方法。文章从该课程的内容与教学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手段改进、建设课程资源库,提高教学质量,并服务于地区行业,在课程建设中充分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牛为主体、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思想。关键词:机械制造;课程;教学;手段;资源库;作者简介:蒋遇(1988-),女,江苏泰兴人,大学本科,助理讲师。《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
2、是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专业知识内容量大面广工程类学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素质、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后期专业学习受益面较广。如何对该课程进行创新式教学,必须不断完善知识结构,结合新工艺、新知识、新技术,融入新时代创新思维,强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教具、模型、实验、课程学习、网络资源等方式丰富其教学过程。1课程内容与教学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主要讲授刀具的基础知识、金展切削原理和机床、机械加工工艺等知识,使学生能根据加工条件合理选择刀具材
3、料、刀具儿何参数;能根据加工条件和手册制定切削用量;能根据加工零件的结构形状选择不同的机床,具有初步解决生产第一线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课程以一定的技术理论为支撑,强调技术与工艺方案的制订及生产实际问题的解决,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作为机械专业类学生,毕业后无论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设备安装及维护,只要与机械设备有联系的都需要具备机械制造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木技能。因此,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学生学习专业课及进行就业实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基础,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机械制造工程素
4、养相结合。课程需要随着市场需求及新工艺新技术的变化,不断进行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整,不断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设置。在本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构建课程的适用性及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效果显著性。此外,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讲授具有实用性的理论知识;在实践能力方面,着重培养学牛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操作能力。课程的内容覆盖面广,信息量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原来传统的
5、教学方式、方法己不能适应新的教学内容的需要,因此,本课程在课程体系改革上还需下功夫。2课程教学方法手段改进思考仃)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注重学生校内学习与工作实际的一致性,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努力的方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屮,努力寻求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冃导向的实现途径,才能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效。围绕机械制造基础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依托校企合作,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掌握机械加工工艺手段选用的原则和技术要领,感知新工艺的发展趋势;围绕零件的机械加工,依托企业
6、减速机制造项目,实施工学交替教学法,让学生全程参与其减速机曲轴、箱体等关键零件的加工过程。通过工学交替使学生熟知零件如何定位、夹具如何设计、加工方法如何选择、工艺规程如1何编制等,切实提咼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相关技能。(2)教学手段应用有特色,注重课程的立体化建设开发。课程建设不仅是制作大量的PPT电子课件,还需要现场制造录像片及高质量、实用的《机械制造基础》CAI多媒体课件、教学辅导网站和资源库共享平台网站。在此基础上,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枯燥、单调的理论知识变为生动、形彖的画面,增大知识获
7、取信息量,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3)搭建开放性课程运行平台、构建立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为了适应课程现代化的建设要求,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的传播优势,提高课程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程度,形成立体化的教学体系。一是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教材体系。为了适应课程教学开放性要求,需编写《机械制造基础多媒体课件》、《机械制造基础网络教材》等配套教学,使教材体系建设相对完备;二是抓好共享型现代
8、教学资源库建设。课程需建设平面动画、三维动画、仿真加工、摄像资料、电子表格等教学资源,在提高课程建设现代化程度的同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为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提供了条件;三是抓好课程考核方式创新。按照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目标,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需切实改变传统的千人一面、一张卷子定成绩的做法,而是根据具体情况釆用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单一项目和综合项目考核相结合、个题与群体课考核相结合、阶段性考核与总目标考核相结合的多样性课程考核模式,使课程考核真•正成为激励学生学习、提高课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