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身世的特殊书写及文学意义

女作家身世的特殊书写及文学意义

ID:30977122

大小:70.6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5

女作家身世的特殊书写及文学意义_第1页
女作家身世的特殊书写及文学意义_第2页
女作家身世的特殊书写及文学意义_第3页
女作家身世的特殊书写及文学意义_第4页
女作家身世的特殊书写及文学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女作家身世的特殊书写及文学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女作家身世的特殊书写及文学意义摘要:明清女作家身世书写出现较多的“神化”现彖,这一现彖值得关注。明清女性面临严峻的才名之累、留名困扰,且在尚习佛道的社会风气中承受“绮语导致泥犁之灾”的恐惧。将女性作家“神化”这一充满神秘色彩的唯美叙述是对才女身份的重构,是为女性谋求回归一直由男性主导的文化话语系统的努力:在光怪陆离的身世表达中,通过人神交感及心灵独特空间的呈现建立创作与天地、仙、梦的关系;利用天命观和“神”母题的演变,展现女性创作为“神灵垂示”、才女为仙子谪凡等不可逆的内在创作驱动;对死亡的美化和亡后的飞升叙事,意在突显女性作家对现实困境的超脱。其终极目标,是为女性创作正名。关键词:明清;

2、女作家;神化;绮语;正名古代女性作品集中的序跋、诗文注释等,对女作家生平有所交代,其至在墓志等详细资料未被发现时,零散地构成女性身世的全部。明清时期,这些记载女性生平事略的序跋、诗文注释等较多出现“神化”女性身世的特殊书写。所谓“神化”,是指把并非“神”的“化”成“神”,如将女性视为仙女等。目前,仅有少数人关注到此现象。贺晏然《隐藏的佛性:明清才女传统中的成仙叙述》以叶小鸾、汪端在“被书写”中的羽化叙说为核心,研究“才女宗教传统”以及佛道观念影响下才女自身对角色的构建。[1]而本文要研究的,是在梳理现彖的基础上,探讨该现象产生的原因与文学意义。一、明清女作家身世的“神化”书写本文以《江南女

3、性别集》为研究蓝本,“江南是清代女性文学的核心地域,抓住了江南就抓住了清代女性文学的主体”(蒋寅《清代闺秀集序》),[2](p2)从中可窥见明清女性的创作概貌。为方便、明口计,兹将部分甄选出的例子陈列如下,总体而言,明清女作家身世的“神化”书写可分为四类。1•仙人转世投胎。清初人徐德音为仙人托生,生时伴有仙乐。林以宁《绿净轩诗钞序》注曰:“夫人牛时,家人见旌幢仙乐自空而下,导一羽衣入室,即产。”[3](P4)吴秀珠的岀生和离世,都被冠以神秘的色彩。其父吴芦仙《绛珠阁绣馀集序》言:始生Z前一夕,余妇梦素衣女子搴帷入,自称净瓶侍者,愿暂托冼下。……先总宪公亦于是夕梦女冠入余妇室……次H女生,先

4、总宪公喟然曰:“是殆有根气,但恐不永年耳。”[4](pl012)吴秀珠婚前两日“垂玉柱而逝”,“玉柱”是指修道者死后鼻腔的分泌物,是修得正果的象征,这一书写表明吴秀珠已得道升天、重返瑶池。此外,才女汪端乃“吕宫五品真人”[4](p317)转世。2•建立人与物象间的紧密关系。徐映玉系母亲梦梅而生,沈大成《徐媛传》云:“初生时,母梦梅花一枝坠于庭。”[3](pl78)长大后,徐映玉常在梅树下吟诵诗书,风雨来则望梅而哭泣。她离世时家中梅花调零、梅树枯败,“既殓,庭梅及盆盎所苗者一夕萼尽脱”。锁瑞芝生前庭中忽现灵芝,吴振械《锁孺人传》云:“孺人锁氏……将生,庭中产一大芝,因以为名。”[3](p79

5、6)锁开源《红蔷吟馆诗稿序》言:“然观其诞生之先,灵芝产于庭,群鹊噪于树。”[3](p792)锁瑞芝的表嫂与梅花有“同生死”的关系,锁瑞芝《哭表嫂诸季兰慧曾夫人》诗中注“夫人殁前一月庭中古梅忽萎。”[3](p807)才女刘荫尚在闺中时,梦见“一星坠怀,”[3](P825)并以此命名其居所和诗词集,将“星”视为天降的文才。3•出身和离世时的祥瑞:仙乐、界香、金光等。徐徳音出生时伴有仙乐,她的母亲楼氏临终前亦有仙乐来迎。徐徳音《绿净轩诗钞》卷四《哭先妣楼太恭人四十首》其二九注曰:“太恭人临终,家人内外俱闻空中有鸾鹤声。”[3](p57)钱塘凌祉媛病殁时有仙乐来迎,逝后异香满室。其夫丁丙所撰《舞

6、镜集》有《悼亡》诗,诗句下注云“病革时自言仙乐來迎,殁后咸闻异香满屋不散。”[3](p924)郑兰孙离世时金光出牖,许極身《莲因室诗词集跋》云:“当孺人之病革也,有金光出牖间,左右皆见。”[4](P1084)4•逝世后灵魂重现人间。冒俊死后通过字画在人间显灵。陈坤的《诰封恭人亡室冒氏事状》、《梦觉吟》诗中分别叙述亡妻回煞之日布灰于向日梳妆桌上、留下诗文和一只大蝴蝶的灵异事件,其云“恭人生有自来,化必成道,”[5](P892)离去后驾蝶徜徉于罗浮仙界。锁瑞芝逝后“示梦”,提前告知夫家和娘家人丈夫即将中举之事。《红蔷吟馆诗稿序》言:“今妹婿赋《鹿鸣》,妹虽不及见,而先示梦于两家,盖其望夫之成名

7、,虽死犹生。”[3](p792)古代女性多处于较为私密的空间,“异兆”无一例外是她们逝世后由家属笔之于书,为外人所知。这种由近亲杜撰的书写方式,为灵异事件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在家族利益共同体、“逝者为大”观念下,人们更乐意去相信“假象”。为何明清女作家的身世较多地出现“神化”书写?笔者试着从明清女性的主要创作生态环境寻找原因。二、焦虑与恐惧:明清女性创作的生态环境据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考察,明清女性的创作规模已超佚前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