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69989
大小:6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5
《浅谈肝脾乃生脂浊之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肝脾乃生脂浊之源血脂是血液中脂类物质的总称,它们是供应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构成细胞的基础原料,还参与体内的激素代谢等重要生命物质合成。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成份之一。它主要來自食物,少部分在人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正常人体内的脂类物质的吸收、产生与消耗转化维持动态平衡。所以当它们中的一项或多项超过正常生理代谢需求时,便形成高血脂症了。在中医文献中尚无高血脂症一词,但它属于祖国医学“污血”范畴,与古人所描述的“膏人L脂人"肥胖人”极为相似。结合祖国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可见血脂來源于水谷精微,而水谷精微的产生主要
2、在于脾与肝的共同作用。因为肝、脾同居中焦,二者在生理上相互协调。《血证论》云:“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而水谷乃化:又“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抑,则血脉通畅:因此当人体摄入水谷,在肝气的疏泄条畅气机的作用下,使脾主运化、升清、降浊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水谷通过脾的运化形成水谷之精微物质,再通过脾的升清作用,输布全身,注之于脉而形成营、血、津液等精微物质,为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提供能量起到营养,润滑作用,而糟粕则随着脾的降浊功能排除体外,因而脂浊无从而产生。肝与脾既在生理上相互协调,在病理上也必
3、然互相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或缺乏运动,容易造成营养的过剩;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工作、精神压力同时加大。古人有“郁伤肝、思伤脾”之说,也即上述因素容易造成肝气的郁结,脾气的呆滞。“设肝不能疏泄水谷则渗泄中满之症在所不免:'清代医家唐容川这段精辟论述,表明脾因肝气的郁结不能疏泄脾土,则脾的正常运化功升清功能受到影响。可以认为唐公所指的渗泄中满之症既指脾之运化升清失常,使水谷之精微不能得以升清形成营、血、津液等营养物质却与糟粕同时失之体外而形成渗泄之症;又对糟粕不能降浊而与精微物质混淆积滞于体内,注之于血
4、脉而成中满脂浊之症。现代医学实验证明脾虚可引起代谢和内分泌紊乱,脾虚血液流变学改变可使全血粘度增加,血沉加快,血小板聚集增高。有资料认为血液粘稠度的增加,归结于脂质代谢紊乱,与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和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有重要关系。而脂质和脂蛋白等是在肝脏进行加工、生产和分解、排泄的,一旦肝脏有病,脂质代谢也必将发生紊乱。从临床观察也可看到,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脂肪肝,均可以引起血脂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综上可见高血脂的产生,实为饮食之偏好、工作、精神之压力或缺乏运动等因素造成肝气郁结、脾气呆滞,即木不疏土以致肝、
5、脾的生理功能失常,却在肝、脾的病理机制作用下蕴积而生。所以说肝、脾乃生脂(浊)之源。故本人认为高血脂症的病机是肝失疏泄、脾失转化,致使病理产物脂浊滞留血脉,血行不畅所致。故治疗当以疏肝理脾为主,调气行血为辅,肝和脾顺、气机调达、气血通畅、则脂浊无生。附验案一侧:徐XX,男,49岁,汽千司机,身高170cm,体重92Kg,患有高血脂症,脂肪肝5年余,平常喜嗜烟酒,服西药调脂及血脂康等效果不佳。于2007年10月15日來我院就诊,诊前:肝功能检查:总黄疸脂数32umol/L,谷丙转氨酶120u/L,TC11.3mmo
6、l/L,TG6.5mmol/L,LDL-C0.75mmol/L0B超:肝体积增大,静脉血管变细,肝后叶回声衰减,提示脂肪肝。诊其症,体形肥胖、巩膜发黄、月完胁胀满、口粘腻而苦、舌体胖大、舌苔黄厚腻,脉弦滑。中医辩证属肝气不舒,脾气呆滞、郁积化热、脂浊滞留血脉。治宜疏肝理脾,清胆利湿、调气行血,方用自拟疏肝理脾方⑴柴胡9g、绿萼梅9g、枳壳10g、当归10g、泽泻10g、龙胆草10g、莱煎子15g、白芥子15g、白术15g、生大黄15g、山楂30g、丹参30g、加郁金15g。其中柴胡、绿萼梅、郁金、枳壳疏肝解郁、利
7、胆消浊,莱腹子、山楂、白芥子、白术、生大黄理脾消滞,畅通脾气,丹参、泽泻、当归,活血利水、畅通血脉。现代更学研究证明山楂、泽泻均有明显的降脂作用,能延缓动脉硬化2,丹参可使血清TC、TG和LDL-C降低,白芥子可影响血脂的分布、运转和清除,抑制胆固醇、甘油三脂的合成⑶,全方共奏疏肝理脾、清胆利湿、调气行血之功,患者连服三个月结合体育锻炼,科学饮食搭配,三个月后复查肝功能,总黄胆指数7.3umol/L,谷丙转氨酶30u/L,TC5.1mmol/L,TG1.2mmol/L,LDL-C1.07mmol/L0体重下降12
8、kg,继将中药制成散剂装胶囊,制成丸剂,服用至今,血脂正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