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61821
大小:13.11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1-04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古诗二首教学课件冀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1古诗二首古诗二首题西林壁登鹳雀楼鹳雀楼在山西省永济市,建于北周时期,因鹳雀经常栖息其上而得名,元朝初年毁于战火,重建于1997年。鹳雀楼前瞻中条山,下瞰黄河,景色壮美,历代文人墨客留诗者众多,其中以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登鹳雀楼》最为著名。整个鹳雀楼景区以鹳雀楼独特的人文底蕴和厚重的黄河文化为根基,以地域历史文化为特色,以弘扬爱国主义为主题,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磅礴气势为主旋律,形成了晋南地区旅游的一个新亮点。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
2、、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初读要求:(1)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字音。(2)自由朗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诗人欲登高望远,若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就应该不断的向上攀登,迈上更高的一层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轮落日正金光夺目,在连绵起伏、苍苍莽莽的群山西面缓缓落下,在世界的尽头渐渐隐没。诗人面对流经楼前的滚滚黄河的滔滔大浪,视线跟随黄河水向远方伸展,虽不能目击黄河入海的情景,却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好像看见黄河一路汹涌,气势磅礴,流入大海。再读诗歌要求:
3、(1)再读诗歌,在文中勾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表示颜色的词、表示数量的词。(2)根据诗意展开想象,把想象的景物画下来,体会作者的情感。(3)小组讨论、思考这首诗蕴含的哲理。(3)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1)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2)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依、尽、入、流、目、上白、黄千里一层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高瞻远瞩的博大胸襟,暗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全的哲理。学习古诗的方法:1.读出诗的节奏韵律。2.根据诗的字面意思想象诗的意境。3.体会作者的情感及古诗所蕴涵的哲理。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拓展延伸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2.根据自己对
4、这首诗的理解,写一写“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诗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返回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滨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庐山山体呈椭圆形,长约25千米,宽约10千米,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庐山尤以盛夏如春的凉爽气候为中外游客所向往,是国内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游览胜地。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
5、、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擅长行书、楷书。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道理。明确学习任务:(1)初读古诗,认识生字,读出诗的韵律。小组内互评。(2)理解古诗的大意,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勾画出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解释: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其他方向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认不清楚庐山
6、本来的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处庐山之中。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拓展阅读1.背诵并默写《登鹳雀楼》、《题西林壁》。2.很多古诗都蕴涵着哲理,查找几首这样的古诗,先积累在《采蜜集》中,然后背诵。3.在历史上关于苏东坡的故事有很多,课下也可以读一读。返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