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合机制探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合机制探析

ID:30957019

大小:79.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1-0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合机制探析_第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合机制探析_第2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合机制探析_第3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合机制探析_第4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合机制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合机制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合机制探析[摘要]研究?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就是,?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然而,这种结合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重构整合。本文运用解释学、发生认识论、?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论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认为这种整合的机制表现在三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层面:在初始阶段,主体需要决定选择接受的对象,文化背景主导接受的内容和程度。对于具体思想、观念的理解和实践,则是以“前理解”为中介,经同化、顺应整合建构,由实践检验、筛选,重构为新的理论形态。从演进过程来看,?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合机制,就是围绕革

2、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进行再理解、再实践,不断丰富、不断发展。[关键词]理解;实践;整合;重构[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738(2011)05-0001-06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以来,一直在不断推进和实现?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应地也一直把?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重大课题开展研究和探索,产生了一系列成果。迄今关于该问题研究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适合性结合论”,即使?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实际,并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应用和创新发展论”,即将?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

3、起来,加以创造性地应用,并将实践经验加以提炼,以丰富和发展?克思主义。''具体化、民族化、新鲜化论”,即对?克思主义而言,使它适合中国情况,并形成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赋予它中华民族的风格和特点,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着眼于中国新的实践,把它的发展不断推向新阶段。“过程论,”即是一个对应于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阶段论”,即表现为?克思主义传播、运用和创新的中国化等三个阶段。上述各种观点都有一定合理的逻辑依托和现实应证,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它们虽然存在着差异,但在?克思主义中国化或中国

4、化?克思主义实质的把握上,从其立场来说都是一致的,即认为?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结合说固然不错,但这种结合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重构整合。因此,深入探析这种整合的机制,对于深化?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选择与接受:救亡图存需要决定选择接受,中华传统文化背景主导接受的内容和程度人的思想的获得不是外部的强制,而是内部的需要。如恩格斯指出的:“……我们不知道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强制处在健康清醒状态的每一个人接受某种思想。”一种理论学说为人们所接受,在于它总是以提供满足人的某一方面需要

5、的内容而形成自身的吸引力。中国的志士仁人之所以选择接受?克思主义,其首要的就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需要。1840英国殖民主义者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朝统治者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前遭到失败。从此,中国逐步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救亡图存就成为中国人民迫切的需要。在民族危难情况下,许多仁人志士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流血的斗争有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另外还有改良运动,比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但是,无论是流血的革命还是不流血的改良运动最后终归失败。中国人在寻求救亡道路

6、上的种种失败,在观念意识和价值信仰上动摇和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地位,动摇了国民心理上的自我中心意识和华夏本位主义意识,直接威胁到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以及民族本身的存亡。民族生存的危机与文化危机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近现代中国最严重的现实危机。这样,迫使人们把目光转向西方。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充分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矛盾和各种腐朽的现象,使得原来许多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向往的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失望,从而开始思考,接受走别的道路的问题。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正处于寻求新道路的中国人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途。俄国的历

7、史、经济、文化传统和现实条件与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两国的落后状态、社会矛盾、文化特征等等。这些因素使得中国人易于认同俄国的?克思主义,十月革命的胜利更是推动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去认真学习和研究指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克思主义学说。正如毛泽东后来总结的,?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有这种巨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任何思想,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周知,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克思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解释学认为,“前理解”或“先见”决定理解的内容和程度,完全陌生的内容总是被排斥在理解

8、之外,与''前理解”相似或相近的内容往往是理解的切入口。如果说,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需要的影响下选择接受了?克思主义,那么,他们主要接受?克思主义的哪些内容,接受到什么程度,却是由“前理解”一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来主导。具体分析这种主导在?克思主义传人中国初始阶段发生的作用,主要有三条线索。其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