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ID:30950931

大小:60.7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4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_第1页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_第2页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_第3页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_第4页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摘要:“史料实证”素养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进行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的关键能力与方法。教师要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依据史料重构丿力史的实证意识和实证精神,通过课堂教学实例,引领学牛在获収史料的基础上辨析和解读史料,并运用史料对历史进行分析、阐释和论证,以提升“史料实证”素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关键词:“史料实证”素养;历史课堂;王安石变法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1B-0054-04新研制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把“史料实证”素养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

2、要组成部分史料实证”素养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进行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的关键能力与方法。我们将“史料实证”素养的内涵分解为:能够知道史料是认识历史的唯一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口己的丿力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史料实证”素养与其它核心素养一样,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逐步习得的。在课堂教学中

3、,我们以史料为素材,通过对史料的分类、甄别分析史料价值,阅读、提炼史料信息并对史料信息止确解读,同时对历史结论和观点进行判断和论证,以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下面就以探究课《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为例进行说明。一、分辨史料,判别研究价值史料的类型很多,有文字史料、图像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等等。按照史料的性质,我们通常把史料分为原始史料和二手史料。要运用历史资料探讨历史问题,就要分辨历史资料的性质,因为不同性质的史料其研究价值是不一样的。对史料进行分类整理是实证素养的基本要求。材料1:(司马光说)介甫素刚直,每议事于人主前,或与朋友争辩于私室,不少降辞气,视斧钺鼎襪

4、无如也。及宾客僚属谒见论事,则唯希意迎合曲从如流者,亲而礼之;或所见小异,微言新令之不便者,介甫辄弗色然加怒,或垢骂以辱之,或言于上而逐之。安石行文甚高,处侍从献纳Z职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捐狭少容。一一《宋史?孙固传》材料1是一手的文献史料,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主要反映了司马光对王安石个人詁格的抨击,他认为王安石固执己见,听不得不同的意见。但这则史料并不能直接说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尽管司马光是王安石变法的当事人,但司马光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代表人物,他的评价肯定带有个人主观倾向。我们在解读史料时要看评价者的立场、看问题的态度和利益关系,这是解读史料必须注意的问

5、题[1]。同时,根据“孤证不立”的原则,为了判断司马光的评价,还必须有充分的可信史料进行佐证。材料2:依照当时情况,王安石的新政,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在国内新政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白年长计。钱穆《国史大纲》材料2是著名丿力史学家的学术观点,属于学术研究的成果。虽然不是原始史料,但是经过历史学家对原始史料进行考证、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因而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钱穆把王安石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下,就变法的策略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他认为新政失败的原因是多方曲的,如忽略了改革的关键即人

6、本思想;改革急功近利;改革成效尚未形成却又挑起边境事端;对内加紧聚敛财富,不利于国家的百年长计,因而失败具有其必然性。二、解读史料,理解历史问题历史学习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课文屮的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学习材料的探究,建立起对历史的自主认识。运用史料教学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解读多视角的史料,理解历史事实,认识历史的真相,这是“史料实证”素养的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从多个角度入手,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史料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形成自主的评判与见解。后代许多政治家、史论家对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作过多?N探索,形成诸多结论。材料3:朱熹尝论安石“

7、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按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於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在材料3中,朱熹采用辩证的方法來评价王安石及变法。从材料中的“文章节行高”“以道德经济为己任”,可见朱熹在文章屮肯定了王安石的文学水平、个人站德和报效国家的品德。但从“引用凶邪,排按忠直,躁迫强戾”中可见,朱熹认为王安石用人不当、性格固执等缺点是变法失败的重要因素,也验证了司马光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