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探究生生态伦理观念培育路径选择和实践

作物学探究生生态伦理观念培育路径选择和实践

ID:30950352

大小:7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04

作物学探究生生态伦理观念培育路径选择和实践_第1页
作物学探究生生态伦理观念培育路径选择和实践_第2页
作物学探究生生态伦理观念培育路径选择和实践_第3页
作物学探究生生态伦理观念培育路径选择和实践_第4页
作物学探究生生态伦理观念培育路径选择和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作物学探究生生态伦理观念培育路径选择和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作物学探究生生态伦理观念培育路径选择和实践摘要:党的十八大关于新党章修正案总纲增写了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容。从作物学研究生生态伦理课程的实施与引导元素设置现状出发,阐述了作物学研究生生态伦理观念的培育路径与实践策略。关键词:作物学研究生;绿野生态文明;生态伦理;观念培育;路径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2-0027-03收稿日期:2013-05-26作者简介:王晓为(1969—),女,黑龙江五大连池人,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硕

2、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资源经济管理、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基金项目:2013年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作物资源伦理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G2013010139)阶段性成果;东北农业大学科技人才启动基金项目十八大党章修正案增写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容: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绿野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绿野生态文明建设将不断促进中华文明格局向高层次阶段的演进。作物科学是农业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作物学研究生的伦理思想和价值取

3、向将决定“绿野生态”文明程度,直接关系到未来种植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研究生生态伦理观念的教化和培育,对于培养未来作物学科建设性人才和维护种植业生产的生态性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科学的认知活动是指向自然的,但活动的目的是以人为落脚点的。科学究其实质是人本的科学。因此关于科学的社会性只有将科学方法、社会学规范和心理学认知结合起来,才能获得圆满的结果[1]。东北农业大学自2010年起,率先在作物学研究生中开展生态伦理课程教学与研讨尝试,通过设置教师引导元素,研究生专题研讨,辅以教师诱导和教化,收到

4、了非常好的效果。在研究生中出现了诸如“一粒一天地、一种一乾坤”;“学参天地、德和自然”的大智慧。一、作物学研究生生态伦理课程的实施和引导元素设置现状作物学学科研究生生态伦理课程以研究生专题研讨为主体,设置教师引导元素,辅以教师引导和教化。开课之初,由教师破题,概述设置生态伦理课程的必要性、意义,研究生生态伦理课程设置、研讨和学习的内容,将引导学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生态伦理课程引导元素设置1.作物资源的固有生态性。作物资源是一种生态性存在,生态性是作物资源的存在本性。任何作物生产都是通过利用自然

5、能量来实现的,作物种质必须回到自然生态系统中才能有效获取能量进行物质合成;期间,作物种质接受自然环境约束的同时对其生存其中的自然生态系统势必产生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物种间不仅存在生存竞争,还彼此依赖、相互作用,因此,作物种质资源改造不能违反生态学的互利共生规律,应当符合生态伦理的规约,这是种质资源接受自然法则的基本要求[2]。1.作物种质资源的稀缺性及代际财富转移。作物种质资源为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和开展作物生物技术研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基因来源,稀缺是作物资源的一种经济特性,是伴随着资源的自然有限而提出来的

6、[3]。资源最本质的属性之一是有限性,作物资源的有限性是自然界赋予资源要素在数量上与质量上的自然属性。作物资源属于一种财富,会在代际间实施财富转移。所谓财富的代际转移,就是上一代人将其所拥有和代管的财富通过一定的方式转移给下一代。财富的转移方式有两种:实物量方式和价值量方式。财富的转移方式可能会出现失衡转移现象。3•作物资源的代际公平。所谓作物资源的代际公平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可持续发展所需求的公平性原则:一是本代人的公平,即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二是代际间的公平,即世代人之间的纵向公平。要认识到人类

7、赖以生存的作物资源具有稀缺属性,当代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久远的未来人的利益,要给世世代代以公平利用作物资源的权利。4.作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是作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作物遗传资源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作物资源遗传多样性、环境生态和谐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抛弃。5.传统农

8、业哲学范式的缺失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恶化。自然万物永恒地遵循着周而复始的规律做循环往复运动,在此环周运动中进行着所有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发生、发展及消亡。“圜道观”是中国古代实行轮作、轮耕、用养循环、物能循环等制度的理论依据。但是由于受到现今农业承载力的限制,在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中,技术异化[4]、掠夺性开发现象相当普遍,代际间能量流动不均衡、资源环境被严重破坏,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下降。“执其两端而用其中”是传统哲学中“尚中观”思想最典型的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