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50213
大小:6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4
《中职新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职新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之我见内容提要:中职学习阶段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耍的合格劳动者的关键时期。口前,屮职生普遍存在文化成绩不理想,行为上又有很多不良习惯和现象,但他们又迫切希望学得一技之长,立足社会,回报父母,报效祖国。面对耳前中职生的现状,作为校方、班主任对中职生入学后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如何进行显得尤其重要。关键词:中职新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措施与办法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对学生道德修养和文明行为的基本要求,它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去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切实做好06
2、-07学年度德育工作的通知》也把切实做好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列为重要内容。屮职生更应如此。作为小职新生,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普高的落选者。他们多数同学成绩不理想,缺乏自我控制、自觉管理能力,也冇部分同学存在纪律涣散、不分荣辱、难辨美丑、是非的现象,还有一些经常吸烟、酗酒、赌博,其至个别同学还出现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由此可见,作为屮职新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进行教育呢?我认为:一、行规范养成教育要制度化国有国法,校有校规。俗话说:“没有规炬不成方圆”。作为小职新生纪律观念淡薄。学校或班级就
3、应抓住新生入学这一契机重点让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着重学习本校的规章制度,制定符合校情、班情实际的德育考核条例或办法,制定击学生操行考核细则,并且应有-•套完整的考核措施,由老师加以引导、安排、督促使之制度化。同吋使学生真正懂得只有行为“规范”了,才符合群体与社会生活的利益耍求,也只有这样,才能由“他律”变为“自律”。口前多数学校都有自编的《学生手册》、《手册》屮除了《屮学生守则》《中学生口常行为规范》以外,还有自己的一些规章制度。这就为培养具冇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创造了条件。二、行为规范
4、养成教育要长期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养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不但要通过爱的甘泉去浇灌,通过榜样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效应去帮拉,还应运用一定的激励方法去鼓励,使他们扬起奋进的风帆。老师的一丁点表扬和肯定,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份荣誉,一份动力。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时,教师就应多用激励的方法,以表扬的方式去张扬学生的优点,激发学生上进心和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让其在经受荣誉的快乐时规范强化自己的行为。培养其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一长期的过
5、程中,培养学生的口信非常重耍。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鼓励,在发现学生错误时不是批评、指责、数落,而应找到其对立而——长处,找到了长处才找到了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克星,才能帮其找到战胜错谋的信心,著名教育家邱学华曾说:“千方百计表扬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秘密武器。”这样学生的良好行为规范才能持久,才能永恒。我每次校会都要表扬学生屮的闪光点、好人好事,比如这段时间学生的清洁很认真,上次外出的实践活动很守纪律,那次有客人到校学生的那些行为习惯好,语言又文明,对人又有礼貌等等。经过表扬后,下次遇到同样情况,不但表
6、扬过学生的方而做得好,没冇表扬到的地方学生做得也好,效果显著,这就是明证。三、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要自主化传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冇都是以班主任为核心的“超级保姆式”的全方位监护。老师从催学生起床到督促学生就寝的全天候跟踪管理。这样做好象能减少学生犯错谋的机会,实际上扼杀了学生活泼好动、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犬性。著名教冇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冇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冇的教冇才是真正的教育。”在学校、在班级管理屮应建立一种自我管理的模式,给予学生自我管理和口我教育的口由空间,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口己去改止缺点和纠止错谋,良好
7、的校风、班风、学风在这Z屮才能得以形成并加以巩固。四、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要多样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单靠说教是远远不够的。恰好相反,还会引起学生反感,以致走得更远。要想学生在乐屮学,在学中做,由学校的要求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还离不开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方式多样化,除了必不可少的规章制度的说教外,还应通过各种行Z有效的活动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使Z在活动中校正门我,规范自我,达到按学校的要求完善自我的目的。比如,定期不定期地放一些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要求方面的专题片,举办一系列的相关主题班会,搞i些相关的讲座、演讲、征文,带学
8、生出去进行相关内容的参观访问等等行Z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屮受到启发,接受教育,规范行为。这也是对学校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深化、补充和巩固。五、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要网络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耍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单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述得靠社会、家庭教育的共同努力,否则就会出现学校教育加社会、家庭影响等于零(没有效杲)的尴尬局面。所以,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