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与伟大人格

试论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与伟大人格

ID:30930618

大小:58.6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04

试论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与伟大人格_第1页
试论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与伟大人格_第2页
试论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与伟大人格_第3页
试论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与伟大人格_第4页
试论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与伟大人格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与伟大人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与伟大人格[阅读:995次]日期:11/03/22来源:[■字号:大中小]提要: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岳阳楼记》的灵魂和精神闪光点。分析范仲淹先忧后乐思想和伟大人格,主要表现在以众心为心的理念、崇文重教矢志不移的言行、出将入相力主改革的胆略和自奉节俭的典范等几个方面。关键词:范仲淹先忧后乐伟大人格作者李祝华,建德市地方志办公室(邮政编码311600)o范仲淹于北宋庆历六年(_046年)应好友滕子京(巴陵郡守,同榜进士)之求,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

2、形象地描绘了岳阳楼的雄奇景色,后提出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最后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结语。这句名言既是全文的主题思想,又是全文的灵魂和精神闪光点。范仲淹,字希文,生活于北宋王朝(960-_27年)前期。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生于苏州吴县,大中祥符八年(_0_5年)27岁,蔡齐榜进士。仁宗皇祐四年(_052年)病逝于去颍州(今安徽阜阳市)赴任的途中徐州。享年64岁。范仲淹宦迹35年在仁宗朝。仁宗在位4—年,天下不太平。水灾、旱灾、风灾、火灾、雨雹灾、海潮灾、决河、瘟疫……几乎每年都有

3、,大的25次[1]。这是天灾,也是统治阶级漠视群众生死利害所致。赵翼说:北宋是“恩逮于百官者唯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余”[2],加上皇帝挥霍,对辽、夏的赔款,弱之肉、强之食,兼并浸盛,民无以遂其生[3]。宋初,全国财力集中于中央,皇帝“府库羡溢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岁入岁出相抵还余大半,到了仁宗皇祐元年(_049年),已经无余。仁宗朝军人数量达_40余万,成为国家财政极大负担。就在北宋建国30年后,太宗淳化二年(99_年),暴发了王小波领导的农民起义[4]。此后,张余起义、宋斌起义、刘吁起义、

4、赵延顺起义、陈进起义……仁宗即位后_034年,范仲淹46岁时,暴发王伦起义,1047年有贝州王则起义。北宋统治者,一直处在内外交困、鱼游釜中的局面。这时期,学习孔子之道,少有大志,接受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卞”的范仲淹,就“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忧”这个“天下”。范仲淹于仁宗明道二年(_033年)就谏议仁宗皇帝裁冗兵、冗员、冗费,改革吏治。一、以众心为心的理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家学说,重视和强调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并不是个人对现实生活困苦和自身生存发展困难的忧思与焦虑,而是对个体

5、和社会两方面关注和忧虑。对个体而言,这种忧患意识主要是对道德境界提升和道德价值追求不够的忧虑,即“士志于道”[5]o“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6];对社会而言,这种忧患意识主要是指个体对社会群体生存发展的关注,即是“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7]。也就是说,心忧天下,心忧百姓,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这也是儒家民本思想的体现。民本观念一直是儒家最基本的信念。民本观念与平天下的目标是一致的。儒家认为只有人人各得其所,个人才能自得其乐。民是社会最底层,疾苦最深重,

6、又是社会的根基。天下人的衣食父母,只有“体民之情遂民之欲”“使民安居乐业,天下才能太平”。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o"[8]又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9]这种儒家学说,体现在范仲淹身上,则是“不以己欲为欲,而以众心为心”。正是从“以众心为心”的思想观念出发,他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这种忧乐观化为一种精神力量,使范仲淹能主动接触草野,了解人民生活,同情百姓的悲惨境遇,从而关心民众疾苦,体察民情,为民请命。如仁

7、宗修宫殿,范仲淹就直谏:“侈土木,破民财,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是对皇帝的当头棒喝。明道二年(_033年),江淮、东京一带大旱,相继又遭受严重的蝗灾,仲淹力请仁宗救济百姓,质问仁宗:“宫掖中半H不食当如何?”皇帝无话可答,遂命仲淹安抚江淮灾区,赈济安抚灾民,蠲减租税[10]。景祐元年(1034年),在苏州为官,“州大水,出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入海”,为保护农田,他督修的护海堰,至今遗迹仍在。二、崇文重教矢志不移的言行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不仅致力于国家政事,也崇文重教。他以儒家治国为宗旨

8、,以教育兴邦为己任,主张“劝天下之学,育天下之才”[ll]o大中祥符八年(_0_5年),他进士及第,任广德军司理参军。“初广德人未知学,公得名士三人为之师,于是郡人擢进士考,相继于时"[12]o此后历任睦州、苏州、饶州、润州、延州、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的知州,虽处江湖之远,仍不忘重儒学教育以兴革天下,处一州必兴一州之学。他常说:“吾儒学之职,去先王之经,则茫乎无从矣,奚暇学人之巧,失其故步?但惟精神惟一,死生以之。”[13]表达他为振兴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