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民粹化倾向与公共理性表达-博士学位论文

网络舆论民粹化倾向与公共理性表达-博士学位论文

ID:30919528

大小:98.91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1-04

网络舆论民粹化倾向与公共理性表达-博士学位论文_第1页
网络舆论民粹化倾向与公共理性表达-博士学位论文_第2页
网络舆论民粹化倾向与公共理性表达-博士学位论文_第3页
网络舆论民粹化倾向与公共理性表达-博士学位论文_第4页
网络舆论民粹化倾向与公共理性表达-博士学位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舆论民粹化倾向与公共理性表达-博士学位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网络舆论民粹化倾向与公共理性表达[摘要]网络舆论民粹化倾向并不完全等于网络民粹主义,它是网络舆论生态失衡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一种非理性的网络舆论表达和无序的网络政治参与。公共理性表达是对表达形式的理性强调,是一种理性平和的表达心态。底层社会撕裂的秩序冲突、网络舆论空间的权利落差、网络舆论表达的错异思维及网络虚假意识形态的恶性膨胀,四者合谋促成了网络舆论民粹化倾向。网络舆论民粹化倾向吁求基于批判思维、宽容意识、社会责任和走向合作的公共理性表达。培养公众参与网络舆论表达的实践智慧,提高公共政策部门的网络舆论回

2、应力,激发网络社会组织的集体行动力和凝聚第三方“缓冲地带”的调节力,是网络舆论公共理性表达的行动逻辑。[关键词]网络舆论;舆论表达;民粹;公共理性中图分类号:D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0X(2018)01008407网络舆论的集聚效应、从众效应和放大效应极易使非理性的网络舆论表达走向极端,导致民粹化倾向。网络舆论民粹化倾向是网络舆论生态失衡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一种非理性的网络舆论表达和无序的网络政治参与,但它并不完全等于网络民粹主义,只是出现一些与网络民粹主义相类似的特征,如反权威、反精

3、英、反智等。网络舆论民粹化倾向与公共理性表达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因果关联,公共理性表达是否可以有效抑制或化解民粹化倾向在网络舆论中的蔓延?本文拟对公共理性表达展开讨论,尤其是对公共理性表达可否成为衡量与评价网络舆论的关键变量进行理论假设,试图寻找一条有助于我们建立网络舆论生态平衡的线索。一、民粹化倾向为何在网络舆论中蔓延(一)底层社会撕裂的秩序冲突在转型时期中国社会资源重聚过程中,精英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的阶层鸿沟愈发明显。一方面,以统治联盟和知识技术阶层为代表的精英群体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弱势群

4、体却无力与之相抗衡,弱势群体的利益空间不断遭受来自精英群体的挤压或强占,各阶层群体之间秩序冲突频发。由于受到传统舆论表达的条件限制,弱势群体不得不诉诸网络舆论进行利益抗争,加之诸多非理性因素的影响,这种因底层社会撕裂的秩序冲突逐渐成为网络舆论的焦点所在,成为网络民粹主义攻击的"口实”。另一方面,虽然精英群体与弱势群体都可以平等地参与网络舆论表达,但不管是从最初的参与条件、参与方式、参与能力,还是从最终的参与结果、参与效果、参与影响而言,弱势群体远远不如精英群体。这既有各方掌握的资源因素影响,也有弱势群体

5、能否发声、可否发声、是否发声的问题所致。这些都给弱势群体带来了无尽的失落感和离心感,尤其是在网络舆论的情绪渲染与悲情作用下,由阶层撕裂而导致的秩序冲突纷至沓来,跃然于网上。此时,弱势群体便不再以理性的方式来谋求正当利益和表达集体意愿,而代之以情绪化、盲从化、极端化、暴力化、破坏化的方式进行网络舆论表达,虚拟的网络社会和具有从众、集群、渲染、放大效应的网络舆论又同时形成了足以剥离出公共理性表达的强大力量,使弱势群体中孤立的、原子化的、分散的个体的生存状态逐渐陷入巧言令色的情绪漩涡,“在这种以无边界、分散式

6、结构作为存在形式的互联网所构造的平台中,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观点和意见,从而构造出一个人声鼎沸、民情浩荡的公共舞台”[1](P25)。毫无疑问,这样的公共舞台无不为网络舆论民粹化倾向提供了生存空间。(二)网络舆论空间的权利落差网络舆论空间的权利落差意味着网络舆论正遭受来自网络空间非正义的挤压和侵扰。网络空间非正义主要是指网络空间在资源获取、信息生产、权力分配、舆论表达等方面存在的非正义现象,这是促成网络舆论民粹化倾向的一大诱因。网络舆论空间的权利落差主要由两方面因素所致。一方面,公众虽然可以通过网络舆

7、论进行权利诉求,但能否实现和满足权利诉求则是另外一回事。这种权利诉求落差的一大表现,则是弱势群体无法像精英群体那样充分享受由就业、医疗、投资、生产等资源获得而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由利益变动导致的不公正感和生活满意度下降才是导致冲突行为产生的直接根源”[2](P267)o另一方面,作为网络舆论空间的权利“赋予者”,公共政策部门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中,公共政策部门研判网络舆情机制不够健全和回应不力就是最大的消解剂,因动力不足和制度保障乏力所引发的网络舆情危机正逐步消解公众在网络空间的基本生存感、获

8、得感、满足感与幸福感。即使公众能够理性参与网络舆论表达,愿意同公共政策部门协商对话,这种公共理性表达也逐渐被公共政策部门的回应不力而消磨殆尽。公众原本希望通过施加网络舆论压力而从公共政策部门那里获取“失而复得”的权利,但对权利在场的渴望远远大于权利的“赋予”。这种权利落差再次让网络舆论打出“反权威”“反权力”“反精英”的口号,使网络舆论最终冲破社会共同体所能承受的底线,走向各方利益“最大公约数”的反面,步入民粹化的窠臼。(二)网络舆论表达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