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议论文写作技巧之一:如何审题

谈议论文写作技巧之一:如何审题

ID:30909962

大小:6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4

谈议论文写作技巧之一:如何审题_第1页
谈议论文写作技巧之一:如何审题_第2页
谈议论文写作技巧之一:如何审题_第3页
谈议论文写作技巧之一:如何审题_第4页
谈议论文写作技巧之一:如何审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议论文写作技巧之一:如何审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议论文写作技巧之一:如何审题议论文是一种议论说理的文章,它是以抽象的思维形式,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来论证和阐明客观事物的道理,它要从大量的具体材料中引出普遍的结论,使人领悟、懂得某个道理。议论文写作,要求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写出一篇精彩的议论文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议论文写得符合要求应该并不太难。可是在自学考试时,面对一个议论文题目,好些人却感到难以落笔,其原因,一是平日写得太少,二是平时缺乏议论文写作的指导。下面从写作的角度谈几个问题。一.如何审题第一类是命题作文这类议论文在试卷中已出好一个题

2、目,如《清流与活源》、《谈时间》、《论“清淡误国,实干兴邦”》、《说'欲速则不达'》、《说'功亏一簣'》等。考试时就要根据已出好的题目,确定论点,展开论证,写出有理有据的议论文。命题作文的试题题目有什么特点呢?从语言结构上分析,它往往是一个词、或一个词组、或是一个短句。无论哪一种成分组成的题目,都没有附加任何材料,启发和暗示考生题目中所要议论的内容,需要自己审辨,理解题意。从题目和论点的关系上分析,大致有这样四种情况:第一,题目本身就是一个明确的论点;第二,题目不是论点,只是一个论题的范围;第三,题目要论的是两者之间的关系

3、,论点要从它们的关系中提炼;第四,题目蕴涵着比喻和象征意义,论点要从它的比喻和象征意义中引发。审题立论就要从这两个角度来找方法。首先从分析题目的语言结构、文字含义入手,来明确议论的重点或范围。一般说来,议论文题目有两种语言结构,一种是用一个判断句为题,如《才能来自勤奋》;《时间就是生命》、《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等等。这类题目往往直接点出了中心论点,也就是说不需要再自立论点,只能严格按照题目确定的中心论点加以论证。对这样的题目审辨应着重分析它要求论述的重点是什么。从语言结构来看句意的重点在谓语部分,这部分常常是题目要求论述

4、的重点。如上面三个题目的论证重点分别是“来自勤奋”、“是生命”和“要有远大的理想”。如果能抓住这些重点来写,文章就能紧扣题意,具有一定的深度。另一种是用一个词组为题,或为联合词组,或为偏正词组。若以联合词组为题,实质上是要求论证两者之间的关系,论点要从它们的关系中提炼。那么,审题首先就要搞清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一个联合词组,“耕耘'和“收获'是一种因果关系,有多少耕耘的劳动就能有多少收获的成果。这样的题目应该把重点置于它们的因果关系上(当然这类题目蕴含了比喻意义,必须作恰当的引申)。又如《创新

5、与务实》,二者是并列关系,创新与务实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又如《做人和做戏》,二者是相似和相反的关系。如能分析清楚二者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那就抓住了题目要求的重点。有的题目是由名词性偏正词组构成的,看上去很象论点,其实只是提出了一个论述的范围。如《崇高的理想》,它本身没有表示文章的论点,你自己先得在这个话题上树立一个明确的观点,是赞成还是反对,也就是说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然后就要抓住题目的词语,分析它的修饰或限制的词语来理解它的重点。在这个题目中,“崇高”是“理想”的修饰词,也是这个题目的重点。论述理想必须着眼于“崇高”

6、,怎样的理想才称得上“崇高”,而不能把各种各样的理想全部搬上去。又如《信念的力量》,“信念'是"力量”的限制词,这个题目要论述的是信念的力量,而不是别的力量,所以'信念'也就作了这个题目的重点。如果撇开“崇高'大谈理想,或撒开“信念'大谈力量,其文章都不能紧扣题意,而出现偏题现象。还的题目是以“评、议、论、谈'等词组成的动宾词组,如《评'‘仓廩实而知礼节”》、《议“摸着石头过河”》、《论毅力》、《谈时间》等,这类题目提出的也只是一个论题,前面两个题目带有比喻性质,明确文章的论点还需要自己的努力。后两个题目看似明确,仍然没有

7、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也只为中心论点的确立提供了一个范围。但是它们的语言结构,明确表示其议论重点均在宾语部分。就后两个题目来看,中心论点必须跟毅力或时间有关,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会出现离题现象。而前两个题目蕴含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则要透过试题字面的表层含义去理解它的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来确立中心论点和论述重点。如《议“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一个含有比喻意义的题目,如果只就事论事地议论摸着石头与过河的关系,不揭示题目的比喻意义,显然背离了题意。只有对“摸着石头过河”这个比喻,进行深入的理解,从而揭示它的比喻意义,指出做任何事

8、情都有一个摸索试验的过程,走一步,看一看,不能急于求成。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真正符合题目的要求。而“仓廩实而知礼节”,不能看做是粮仓满了,要晓得礼貌。应该深察出题者的用心,应该揭示题目的比喻意义,从物质和精神关系的层面上去把握。而且要搞清楚两者关系的主次,确立论述的重点。假如把“仓廩实而知礼节”,理解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