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ID:30907284

大小:13.61 M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1-04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知识1.字音字形曹刿()又何间焉()小惠未徧()玉帛()小信未孚()下视其辙()望其旗靡()轼()夫战()遂()guìjiànbiànbófúzhémǐshìfúsuì文言知识2.通假字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通“遍”,遍及、普遍)3.古今异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目光短浅;今义:粗俗低下)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古义:指猪、牛、羊等祭品;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文言知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古义:案件;今义:监狱,关押犯人的场所)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古义:以实情判断;今义:指感情)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可以一战(古义

2、: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文言知识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地里)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抄小路)忠之属也(类)神情与苏黄不属(相似)十年春,齐师伐我(进攻)伐竹取道,下见小潭(砍伐)可以一战(凭借)必以分人(把)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虚报)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戴)公问其故(原因)彼竭我盈,故克之(所以)伐以加间属故4.一词多义文言知识下视其辙(齐军的)公问其故(战胜的)其乡人曰(他的,文中指曹刿的)必以信(名词,实情)小信未孚(名词,信用)忠之属也(助词,的)公与之乘(代词,指曹刿)登轼而望之(代词,指齐军)

3、民弗从也(动词,服从、听从)战则请从(动词,跟随)之从其信文言知识5.词类活用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词活用作动词,赐福、保佑)公将鼓之(名词活用作动词,击鼓)字词知识6.文言句式(1)倒装句何以战(宾语前置,“何”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战于长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长勺战”)(2)判断句夫战,勇气也(“……也”,表判断语气)忠之属也(“……也”,表)夫大国,难测也(“……也”,表判断语判断语气气)(3)省略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面省略了动)词“鼓”,应为“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必以分人(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应为

4、“必以之分人”作者作品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春秋末期鲁国人,著名史学家。曾任鲁太史,与孔子同时或略早于孔子。相传曾著《春秋左氏传》(或称《左氏春秋》,简称《左传》)。该书多以史实解释《春秋》,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以记事为主,兼载言论,叙述详明,文字生动简洁,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面貌,既是重要的儒家经典,又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理解文题“曹刿”,春秋时鲁国人。“战”指齐鲁之间的长勺之战。“曹刿论战”的意思是曹刿论作战的道理,表明文章的重点不在记叙战斗情况,而在记叙曹刿“论”战略、战术。脉络梳理重点

5、探究1.鲁庄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君?鲁庄公虽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不是一个昏君。他把取得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在政治上无能;他急切求战,又说明他在军事上无知。但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在作战中能听从曹刿正确的指挥,这说明他跟昏君还是有区别的。重点探究2.“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里?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有哪些原因?“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1)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和神的身上,而不是百姓。(2)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

6、事的弱点。(3)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其“鄙”。曹刿的“远谋”表现在:(1)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见。(2)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重点探究3.本文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本文紧扣“论战”来写,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言论。如第一段中与鲁庄公的三问三答,详细具体地表现了他“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再如第三段论述战胜的原因,把他的作战必须依靠士气、抓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了出来。这两段文字,充分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

7、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论战”的事,如战争的起因、战斗的状况、战后的处理等,略写或不写。这样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重点探究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在于:(1)战前准备充分。取信于民,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这是“人和”因素。(2)选择了有利的地点。长勺在鲁国,鲁国是反侵略战争,这是“地利”因素。(3)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时机,待“彼竭我盈”之时,后发制人。抓住了恰当的追击时机,详察敌情,证实的确无埋伏时,乘胜追击,大获全胜,是“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