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错与因果关系初探

过错与因果关系初探

ID:30906596

大小:7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4

过错与因果关系初探_第1页
过错与因果关系初探_第2页
过错与因果关系初探_第3页
过错与因果关系初探_第4页
过错与因果关系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过错与因果关系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过错与因果关系初探侵权行为作为一种对损害进行补偿的法律,在大陆法系,其发展和完善是通过一系列的对侵权行为及补偿的一系列抽象来完成的,其结果是运用法律理性思维抽象出了一系列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而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由于不同的抽象方式和赋予概念的不同内涵,形成了三要件说、四要件说和七要件说等多种学说。笔者认为,这几种学说并不矛盾,在我国侵权行为法的立法体例中,采取何种学说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认清各个要件的内涵与功能,从而形成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同时在逻辑上自足的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在诸种学说中,过错与因果关系这两个要件都被包含其中,当然,在不同学说中,虽然适

2、用了外形一致的概念,概念的内在含义却是不同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侵权法的发展,过错与因果关系这两个要件在功能上出现了了一种趋同化的现象,两者都出现了反向的发展,即过错作为一种主观状态,其认定标准的客观化与因果关系作为一种对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描述,其认定的价值化。在侵权责任的归责上需要交叉运用过错与因果关系,才能准确的认定行为者的责任。因果关系认定的价值化使得在认定侵权责任和决定赔偿范围时具有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为法官的自由裁量留下了更大余地。同时,用客观标准来认定过错,也有利于更客观的归责。法律的确定性与模糊性是一对矛盾体。任何一部法,如果过于明晰,就不能适应不

3、断变化的形势、克服法律的过时与僵硬;但如果过于模糊,就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失去法律的公平。过错与因果关系两者分别的反向变化,正体现出了侵权法领域法律的确定性与模糊性的协调,经过这种协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作为一个系统,可以更好的发挥作用。同时,从两者的反向变化中可以阐发出一些有关民法学的基础性问题,值得大家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一、问题的提出首先是对过错及其认定问题的认识。对于过错,有主观说、客观说、主客观结合说等多种学说。笔者认为,从辞源上,过错是一个对人的应受责难的心理状态进行描述的概念。除了少数学者坚持过错是一种行为,是客观概念外,绝大多数学者认为过错就其本质属性

4、而言,是人的主观心理状态,因而是主观的概念。过错责任原则作为侵权行为法的基本规则原则,源于人类历史上理性主义的勃兴,其存在的理论前提是,人们能够按照社会的行为规范自觉的选择合理的行为并能够通过控制自己的行为而达到控制行为结果的目的;就是说,属于自由的范畴而不属于必然的范畴。过错就是对其中人类意志因素的描述,当然,这种意志因素并非完全独立于认识因素。只有这样来理解过错,那么才能使以过错责任原则为基本归责原则的侵权行为法体系既发挥补偿功能,又能充分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实现其预防的功能,从而从整体上实现侵权行为法对减少社会财富无谓损失,保障社会经济进步的作用。然而,随着资

5、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工业事故,造成了大量的损害。这些事故的出现,在人类当时的科学技术条件下,虽然依靠人的主观意志,有些是可以避免的,有些却是不可以避免的。工业的发展,给人的生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前所未有风险。按照过错责任原则,很多情况下,将使受害人自己承担风险,因为依过错责任原则,在无法认定加害人具有过错的情况下,加害人不需负赔偿责任。因此,在这种情形下,法律不得不对传统的过错责任原则进行修正,修正的三个表现是过错认定标准的客观化、过错推定责任与无过错责任的出现。所谓过错标准的客观化,指以某种客观的行为标准来衡量行为人的行为,进而认定行为人有无过错。通过这种对外

6、在行为的衡量来判断,受害人更容易举证,法官业更容易认定家害人是否具有过错。过错推定,指若原告能证明其所受的损害是由被告所致,而原告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法律上就应推定被告有过错并应负民事责任。在过错推定中,要以因果关系的确定性为推定过错的前提,同时,在决定责任范围时,只能也必须以因果关系为依据。而无过错责任,则是指在归责中不考虑过错的因素,因此,因果关系是确定责任范围的直接依据。对过错责任原则修正的直接结果是更多的从外在因素而不是主观方面来认定加害人的主观状态是可归责的,不局限于对加害人意志因素的探求,这使得现代侵权行为法有一种向结果责任复归的表象,当然,这是在深层

7、次上对过错责任的进一步发展。当然,如果将在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体系中的过错的发展与同一体系中的因果关系这一要件的发展相结合,我们又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所谓侵权行为法上因果关系,从本来意义上讲,是指致害行为或物体于损害之间的客观联系。关于侵权行为法上的因果关系,王泽鉴先生认为可以分为两种: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和责任范围的因果关系。长期以来,在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体系中,因果关系是作为一种客观要件被考虑的,是考虑行为人是否具有过错的客观前提,是归责的客观基础之一。法学上这种现象的出现,与过错责任原则的勃兴一样,在哲学上源于理性的发展及由此带来的对理性的崇尚,认为人类完全可以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