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4月)试题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4月)试题

ID:30901578

大小:5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04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4月)试题_第1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4月)试题_第2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4月)试题_第3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4月)试题_第4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4月)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4月)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黑龙江省大庆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4月)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二月二”这一天是民间传说“龙抬头”的日子,也称为“春龙节”,人们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从节日的起源看,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A.宗教习俗B.农业生产C.祭祀祖先D.纪念庆典2.商朝甲骨文中有卜问天雨、卜禾(谷熟之意)的记载,如“帝令雨足年”。还有王亲自从事农作的记载,如“王黍于南”等。这些卜辞说

2、明A.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时期        B.占卜活动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C.农业生产是商朝重要的经济活动        D.重农抑商政策从商朝开始推行3.有学者分析到中国古代某一土地制度时说:“封建时代,四封之内,莫非王土,食土之毛,莫非王臣,土地为封建贵族所专有。”这一土地制度是指A.井田制B.地主私有土地C.君主私有土地D.均田制4.古代俗语说:“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它反映的经济形式是A.市场经济B.商品经济C.自然经济D.计划经济5.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下诏“使黔首自实田”,强调“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

3、则力农工”,鼓励“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这些法令A.刺激了小农经济的产生                        B.奠定了秦朝统一的法律基础C.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                    D.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6.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时期内容备注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

4、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提高了耕作效率都江堰、郑国渠有利于农田灌溉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D.精耕细作模式的形成发展7.李成贵在《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中写道:“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小农”成为“最重要的变量”的原因是A.人口数量较大                     

5、                  B.地域分布广泛C.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                       D.封建土地所有者8.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9.“(唐末)今制度驰紊,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依托强豪,以为私属。有田之家,坐食租税,贫富悬绝,乃至于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两极分化严重B.政府不抑制兼并C.地主兼并农民

6、土地D.封建土地私有制10.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以江、淮、两浙路稍旱即水田不登,乃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运用的方法是A.尊重客观规律B.引进良种C.提高地力D.精耕细作11.“入宋以后,……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不论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还是文坛领军人

7、物,大多是南方的面孔了。在科举考试中,南方人的优势明显,北宋后期不得不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考试制度的不公平B.古代经济中心南移C.商品经济的发展D.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12.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A.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B.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C.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D.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13.晚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

8、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这说明当时中国A.玉米种植巳经比较广泛B.与美洲的经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