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882210
大小:7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4
《《中药学》教学方法的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药学》教学方法的浅谈作者作者单位于涛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510120张磊广州中医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510120付雪松广州医学院从化学院510925BriefTeachingMethodsofChineseMateriaMedicaYuTao1FuXuesong21ClinicalCollegeofGuangzhouUniversityofTCM,Guangzhou(510120)2ConghuaInstituteofGuangzhouMedicalCollege,Conghua(510925)Abstrac
2、t:Thispaperbrieflydescribesthe"Chinesemateriamedicantheteachingofsomeoftheways,namely:①Useofcomparativeteaching;②Useofmodernmulti-mediaenrichtheteachingcontent;(3)Combinedwithclinicalpractice,enhancestudentsinterestinlearningandpracticalapplications;@Tostrength
3、entheconductofexperimentalprograms,andstrengthenstudentsunderstanding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etc.andthatthroughavarietyofaspectsofintegrationcaneffectivelyimprovethe”Chinesemateriamedicaninteachingquality.Keywords:Chinesemateriamedica;Teachingmethod《屮药学》是一
4、门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及各种屮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学科,也是中医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其对《方剂学》和后续中医临床各学科的学习。通过几年的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目前《中药学》教学面临以下的问题:①中药数量众多,种属各异,即使是同类药物之间,也多缺少系统性,记忆理解比较困难;②性能功效复杂,配伍应用变化较多,学习理解有一定难度;③学习内容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不仅有已经学过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甚至还有尚未学过的方剂学和临床各科的一些知识内容,给教师讲解和学生理解都增添
5、了许多困难。因此,学生普遍反映中药学较为“难学、难记、难考”。为培养合格的中医药人才这个目标出发,研究探索新的《中药学》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改变原有的状况,我们针对该学科的特点,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和教研成果,逐步改变理论与实践脱节,内容陈旧及“满堂灌”等教学的弊端,利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中药学》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中药学》“难学、难记、难考”的局面;使《中药学》的教学质量水平有了较大水平的提高。笔者不揣简陋,下面就自己教学改革实践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1善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比较方法是中药学
6、教学中常用的基本方法,在讲授药物功效的时候,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例如在清热燥湿药中的三个代表性药物黄苓、黄连、黄柏,三者性味相同,均可用于治疗脏腑湿热或火热为患的病症。如果仅从性味和功效出发,三者较难区分。但从临床应用上来比较,就可以明显地把三者区别开来,其中黄苓偏于清上焦火热之邪,主要作用于肺和肝胆;黄连善清中焦邪热,善降胃热和心火;而黄柏偏治下焦湿热,善清相火。这样就将三黄的功效即简单明了,又清晰无误地传教给学生。在比较方法中,尤其重要的是同中求异,突岀每个药物的个性。尤其在同一类药物讲解中。如祛风湿药中威
7、灵仙能通达经脉,性善走窜,长于治行痹;桑枝性寒清热,偏于治热痹;木瓜善解筋骨肌滕之湿滞,善治着痹;川乌散寒蠲痹止痛,以治痛痹见长。又如全蝎与娱蚣二者都是解痉止痛要药,均能息风解痉,祛风止痛,解毒散结,常相须为用,但全蝎性平,作用较缓,也较常用;蟆蚣性温,作用较强。这样比较可以在每章教学中广泛应用,对学生系统而又准确掌握每个重点药物特点可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在讲解中应主耍从功效及其应用、性味、来源、作用强弱、作用侧重点、兼有功能等方面加以区别。相同药材不同炮炙方法和同一植物不同药用部位所产成的不同的药物Z间的分析也是比较
8、教学法中的重点内容。不同炮炙方法产生的药物如生地与熟地均是源于生地黄,但牛地经黄酒等辅料加工炮炙后变为熟地,性味廿而微温,成为填精补髓,补血养阴要药;而原药材生地,其性味甘苦而寒,功擅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两者功效和临床应用大不相同;又如半夏中的姜半夏和法半夏、生半夏,虽同源于同一药材,经不同的炮炙后,临床应用就有着较大的区别,其中姜半夏偏于降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