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急诊治疗

颅内动脉瘤急诊治疗

ID:30874592

大小:6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4

颅内动脉瘤急诊治疗_第1页
颅内动脉瘤急诊治疗_第2页
颅内动脉瘤急诊治疗_第3页
颅内动脉瘤急诊治疗_第4页
颅内动脉瘤急诊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颅内动脉瘤急诊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颅内动脉瘤的急诊治疗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后的再次动脉瘤破裂出血及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是影响破裂后动脉瘤病人预后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第一次出血后0-15天是SAII后的再次出血的高发期,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也多发生在这一时期。因此在SAH后及早对颅内动脉瘤进行干预治疗能有效的防止再出血的发生,明显提高病人预后。开颅夹闭无疑是治疗动脉瘤理想的方法,但是由于仍有一些病人因其动脉瘤的形态、位置特殊或病人的一般情况较弟,外科手术的风险往往抵消了早期手术的优势,而

2、血管内栓塞治疗则对病人的要求较低,对于这些病人血管内栓塞则可能是理想的治疗方法。从1992年到2002年5月,我们用血管内栓塞的方法急诊治疗了8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颅内囊状动脉瘤效果良好。资料与方法1.病人资料:病人共84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24例,年龄从25岁到74岁,平均46岁。84例病人均有CT或MR检查证实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出血到治疗时间为0到15天不等,其中68例为第一次岀血,另16例曾有过蛛网膜下腔出血史。Hunt及Hess分级I级11例,II级48例,III级14例。14例后交通动

3、脉瘤有动眼神经压迫症状,6例椎-基底动脉瘤有脑干压迫症状。2.影像学资料60例在血管内栓塞治疗前做了MR检查,40例被确诊为颅内动脉瘤。84例56例在治疗前行血管造影,28例在血管造影同时行动脉瘤闭塞术。84例动脉瘤所在部位分别为:前交通动脉瘤16例;后交通动脉瘤26例;颈眼动脉瘤6例;椎基底动脉瘤36例。动脉瘤直径小于lcm26例;大于lcm小于2cm34例;大于2cm小于2.5cm16例;大于2.5cm8例。84例动脉瘤均为囊状,70例动脉瘤颈、体比小于1/3,颈、体比大于1/3而小于2/3者12例,

4、颈、体比大于2/3者2例。3.栓塞时间SAII后当天行血管内栓塞治疗4例(病人在血管内插管操作时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1-7天56例;SAH后8-15天24例。4.血管内栓塞治疗所有血管内治疗均在局麻下进行,术前给予镇静药及地塞米松10mg,不进行标准肝素化,只进行肝素盐水的滴注。股动脉或颈动脉Scldingcr?s穿刺,对于前组循环的老年动脉瘤患者,考虑导管通过主动脉弓较困难,可选取颈动脉穿刺。颈动脉穿刺用5F导管鞘,直接将导管鞘送入颈内动脉而无需导引导管。股动脉穿刺选取6、7F导管鞘,5F导引

5、导管置于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导引管到位后行DSA留作微导管插入时示踪使用。Prowler-1014(美国CORDIS公司),Excel-14(美国BOSTON公司)或MAG3F/2F(法国BALT公司)微导管配0.018F微导丝将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内。导引导管造影证实微导管的位置准确无误后,首先用MDS、GDC系统送入相应规格的弹簧圈确保弹簧圈从动脉瘤体底部开始堆积,直到动脉瘤腔被填塞到满意为止。撤除微导管后,立即通过导引导管造影。术后常规预防抗炎及静脉用10mg地塞米松三天。宽颈动脉瘤14例,采用的方法有三

6、种:1)筐蓝技术(8例);2)球囊再塑型技术(5例);3)支架技术(1例)。三种方法分述如下:“筐蓝”技术:该技术的关键是第一枚弹簧圈型号的选择。理想的选择是第一枚弹簧圈能够从多个方向延动脉瘤壁缠绕并填充动脉瘤颈部,这一点十分重要。如果笫一枚弹簧圈试行栓塞不适合,应该更换合适的弹簧圈。对于^20mm直径的椭圆形动脉瘤,可以选择3D-GDC,二级螺旋的大小与动脉瘤直径一致即可。例如10mm直径的动脉瘤,可选择3D-GDC-10nnn/20cnio对于较长的动脉瘤,第一枚弹簧的选择有两种方法:1)当动脉瘤的长

7、度与宽度之比大于2时,如葫芦状动脉瘤,要将动脉瘤的远近两个囊分别栓塞。2)当动脉瘤长度与宽度之比小于2吋,计算动脉瘤的平均直径的公式是:(长度+宽度)/2,即是第一枚弹簧圈的直径。当第一枚弹簧圈置入后,继续置入的弹簧圈应该较小较短,并且每置入一枚弹簧圈都要注意瘤颈是否有弹簧向载瘤动脉脱出。对于直径大于25mm的巨大动脉瘤,可采用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DCSJ形弹簧圈进行栓塞,这种弹簧圈是机械可脱性弹簧圈,解脱方法独特,本组有一例颈眼动脉瘤采用了DCS弹簧圈,另文叙述,这里不赘述。球囊再塑型技术:对于瘤颈大

8、于4nmi,或瘤颈与瘤体之比大于0.5的宽颈动脉瘤,如果筐蓝技术仍难以治疗(如梭形动脉瘤或瘤颈与瘤体之比大于1的动脉瘤),可采用球囊再塑型技术。双侧股动脉入路,为防止神经系统缺血,当两根微导管同时插入载瘤动脉时,输送入路回撤到主动脉弓内。先将输送弹簧圈的微导管顶端插入动脉瘤腔,再将球囊导管送入载瘤动脉。当微弹簧圈向动脉瘤腔置入时,充盈球囊阻断载瘤动脉,微弹簧圈置入后,立即缩小球囊,在荧屏上仔细观察微弹簧圈是否稳定,必要时外套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