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上传:刘敖 更新时间:2012-5-1822:01:19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摘自:《江阴市长寿中学》【主要内容】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讲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为历史教学灌注“活水”;讲求教学过程的趣味化,为历史教学增添“情”“趣”;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为历史教学增添“异彩”。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教学有效性、教育策略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界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
2、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因此,只有当有效性作为一种价值观深入到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之后,追求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才能产生出其应有的效果。下面,笔者根据自身实践,从教学的内容、过程、方法三方面谈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讲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为历史教学灌注“活水”。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历史是
3、有生命的,历史的生命源于生活。教师只有把教材与生活中相关的素材密切地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学,也是历史教学的价值所在。1.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孕含的“生活”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人教社新教材不仅包含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还增加了不少社会生活、习俗,即社会史的内容,显得更加亲切、丰满和人文化,更有利于学生认识立体化的历史,丰富生活常识。比如七年纪下册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基本属于社会史范畴,介绍了宋人衣食住行乐五大方面的内容,看似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去上千年,没啥联系,教师只要引导得法,
4、学生很快就能与现代习俗做比较,找异同,寻沿革,讲看法,课堂很快就能”活”起来。“生活”对学生富有吸引力,“日常存在”促使他们观察思考,新掌握的生活常识既让学生有收获成就,又传扬了民族习俗,正合新课标的要求,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2.尽力发掘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长学生的生活智慧。寻找历史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连接点,帮助学生知古鉴今,拓展思维,追寻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历史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的时候要尽量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如学习八年级中国史《伟大的历史转
5、折》中“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这一目内容时,我用多媒体显示“文革”中‘人斗人’的几张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现在我们看不到这种现象?经过讨论,学生认识到健全民主与法制的重要性。我又联系到刚发生不久的“3.14”西藏拉萨打砸抢烧事件,通过画片的展示,让学生分析其性质。学生认为他们的行为是违法的,手段是不正当的,应受到法律的制裁。从他们的话语、表情中,我感到了他们的是非观明确,法律意识较强。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历史教师需要从生活中不断汲取营养,让枯燥的书本因为有了生命的气息而鲜活起来。...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
6、上传:刘敖 更新时间:2012-5-1822:01:19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摘自:《江阴市长寿中学》【主要内容】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讲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为历史教学灌注“活水”;讲求教学过程的趣味化,为历史教学增添“情”“趣”;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为历史教学增添“异彩”。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教学有效性、教育策略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界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
7、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因此,只有当有效性作为一种价值观深入到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之后,追求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才能产生出其应有的效果。下面,笔者根据自身实践,从教学的内容、过程、方法三方面谈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讲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为历史教学灌注“活水”。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历史是有生命的,历史的生命源于生活。教
8、师只有把教材与生活中相关的素材密切地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学,也是历史教学的价值所在。1.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孕含的“生活”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人教社新教材不仅包含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还增加了不少社会生活、习俗,即社会史的内容,显得更加亲切、丰满和人文化,更有利于学生认识立体化的历史,丰富生活常识。比如七年纪下册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