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834589
大小:704.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1-04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衔接班)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衔接班理科)地理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共65小题,其中1-50题,每题1分;51-65题,每题2分,计80分)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答1-2题。1.从影响农业的自然区位条件分析,村庄a、b、c、d中发展种植业最具有优势的是A.a村 B.b村 C.c村 D.d村2.为发展经济,计划在村庄甲、乙之间修一条公路,最合理的走向是经过A.b村 B.c村 C
2、.d村 D.e村图为“我国1995-2005年人均碳排放重心转移图”.读图回答第3题。 3.中国省级行政区人均碳排放重心的转移趋势是( )A.向东北转移 B.向西北转移 C.向东南转移 D.向西南转移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据此回答4-5题。4.淮河多水灾的原因是( )①支流多 ②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 ③流域内落差小 ④气候异常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
3、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⑤暴雨频繁 ⑥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大 ⑦河道弯曲狭窄 ⑧湖泊淤积A.②③④⑥⑦ B.①③⑤⑥⑦⑧ C.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⑦⑧5.下列治理淮河水灾的措施,正确的是( )A.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B.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重,截断淮河与洪泽湖的水道联系C.加固大堤,利用京杭运河水道排泄洪水D.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修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整治入海入江水道生物质能是以生物为载体,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的一种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读我国三个省区生物质能资源状况表,
4、回答6-7题。省区面积(万km2)人口(万人)生物质能满足状况薪柴总量(万kg)浙江10.185493.8可满足两个月380.6江苏10.267939.49可满足一个月14.2新疆1662232.78严重缺乏区79.96.江苏和浙江的薪柴总量相差很大,主要原因是A.江苏省区面积比浙江大 B.江苏人口较浙江少C.浙江的水热条件较江苏好 D.浙江丘陵较江苏多7.新疆的生物质能资源远不能满足需求,其最主要原因是A.人口迁入多,矿物能源少 B.海拔较高,雪山面积小C.交通落后,运输不便 D.气候干旱,植被稀疏2013年11月我国开始启动“单独二孩”政
5、策,目前正在制定普遍二孩的政策,在2015年底以前具体实施方案可能出台。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8-9题。8.我国启动此项政策,主要是因为A.人口死亡率降低 B.人口出现负增长C.人口合理容量降低 D.人口老龄化加剧9.预计到2035年前后,此项政策对我国的影响可能有A.升学与就业压力减轻 B.家庭养老负担加重C.劳动力人口减速放慢 D.人口迁移总量减少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
6、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10.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根本因素是A.社会文化因素 B.政治因素 C.生态环境因素 D.经济因素下表为某发达国家不同年份人口增长变化比较表,读表完成11-12题。11.根据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表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年份的先后顺序最有可能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③.②.① D.③.①.②.④12.目前该国A.外迁人口增多 B.老龄化趋势减缓C.社保负担减轻 D.少年儿童比重降低13.据报道,201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1.23亿,成为世界上唯一老龄人口过亿的国
7、家。读下图,造成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城市乡村 A.乡村宜居环境比城市好 B.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C.乡村劳动力人口大量流出 D.城市退休老人大量迁出2014年春节刚过,珠三角大大小小的工厂开始通过店面、网络等途径以高薪多休等待遇招聘员工,争夺劳动力。2013年广东民工短缺数量超过300万人,形成“民工荒,店主慌”的现状。据此回答14-15题。14.20世纪80-90年代曾经有大量民工涌入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