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磷化技术

常温磷化技术

ID:30812459

大小:8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3

常温磷化技术_第1页
常温磷化技术_第2页
常温磷化技术_第3页
常温磷化技术_第4页
常温磷化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温磷化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常温磷化技术常温磷化是当前研究最活跃、技术进步最快磷化技术口'2),它克服了高、中温磷化的能耗大、成本高、效率低等缺点,具有低能耗、低成本、低污染、快速等特点,因而受到普遍关注,近儿年和关报道很多[3-8101磷化机理磷化反应是一种典型的局部多和反应,本质上属电化学反应。当金属浸入磷化液屮,在其表面形成许多微腐蚀电池,轻微浸蚀发生,且在溶液金属界面处,酸浓度降低。张安富⑼较详细地讨论了磷化过程的热力学数据并指出,在常温下金属的氧化能力弱,须添加少星氧化剂,作为磷化反应促进剂,使得金属表面的混合电位低丁氧化促进剂的电极电位。2磷化过程及磷化膜组成周谟银C,o]采用

2、腐蚀电压和电流两种方法研究了磷化过程,指出磷化可分成从基体开始腐蚀、成膜到过腐蚀等7个阶段。宋锦®[,2]等扫描电镜仔细地考察了常温磷化成膜过程:当钢铁试样浸入磷化液的瞬间,试片农血形成彩虹色膜(可能是Fez。?和FeO的混合物),接着某些活性点形成晶核,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晶核长大,这种长大位向与钢廉始组织似乎并无多大关系。最后,松针状结晶覆盖整个表面,整个反应(溶解与沉积)趋于动态平衡状态,磷化膜完全形成。KFAng[內等在对低碳钢磷化试样扫描电镜观察时发现,短时间磷化的试样上形成了一层较薄的背景膜。随时间延长,背景膜和磷化结晶膜同时发展,虽后,磷化结晶膜将

3、背景膜遮盖住了。常温下的磷化结晶较缓慢。EDX分析发现,微晶粒中的元素为Zn、Fe、P,而远离晶粒的背景膜中的元素为Fe和P。杨屮发口“从磷酸盐外延成核、微晶和生长、接触生长屮止等方面对磷化膜生长特点作了研究,指岀磷酸锌外延核以短程冇序方式生成,其底层明显取向基体晶格。俞敦义等通过测定不同磷化促进剂下磷化过程的电位时间(旷/)曲线,及用JSM-35C扫描电镜分析磷化膜的成分(主要为磷酸锌铁),制得了性能良好的常温磷化液。胡徳强[⑹等用X射线及电子探针对常温磷化膜的品型、膜组成元索及其含量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膜的组成,并提出了改进工艺的设想。以上的工作用不同方法研究

4、了磷化过程,揭示了磷化膜形成、组成和性能之间的联系。磷化膜山金属磷酸盐沉积而成,其主要组成为金属磷酸盐。对于钢铁锌系磷化,膜主要山磷酸锌铁(P相:Zn3Fe(PO4)2-4H2O)ff磷酸锌(H相:Zn3(PO4)2-4H2O)所组成。郭庆平「巾等为详细地比较了P相和H相两种晶体,指出前者具仃较强的耐碱性,适宜作阴极电泳涂料的底层,在磷化膜中应占较大比例,即应提高P相比[P/(P+H)]。3常温磷化液的组成3.1基木成膜物质成膜物质包括金属离了(如Znt+等)、磷酸根离了及一定浓度的游离磷酸。一般Zn2+1.5〜10g/L(一般铁离了不百接添到磷化液屮,而市铁基

5、材溶解获得),PO3410〜25g/L,喷淋浓度偏低,浸渍浓度偏高。pH值2.5〜3.5,酸比(总酸/游酸)20〜50。要严格控制适当酸比,才能获得结晶细密、膜层完整的优质磷化膜,其相互关系见表IQ。表1总酸、游离酸、温度、pH值相互关系磷化方式总酸度/点温度/°C游离酸/点酸比(总酸/游酸)pH值浸渍磷化25〜30<200.5>50>3.525〜300.5-130〜403.1〜3.4>301〜1.520〜302.8〜3.0喷淋磷化15〜2030〜400.1〜0.550〜803.5〜3.93.2磷化促进剂3.2.1氧化促进剂(1)NO-2是最常用的促进剂,常与N

6、O3配合使用。但NO'不稳定、易分解,用NO'作促进剂的磷化液都采用双包装的,使用时定量混合,并定期补加。NO、禽量应严格控制在0.1〜l.Og/L。含呈少,促进作用弱;含星过髙,则渣多,H-形成的膜粗厚,易泛黄。(2)NO-3也是常用氧化剂,可直接加入到磷化液屮,含量约0.8〜10g/LoNOyPO'l比值越高,磷化膜形成越快,但过高会导致膜泛黄,单一使用NO)会使磷化膜结品粗人。(3)C10-3一般只用于锌系磷化。CIO)较稳定,无须经常补加,使用浓度为0.5%〜1.0%。但C1Y有腐蚀性会使磷化膜产生“白斑”等现彖,故不单独使用。(4)H2O2(过氧化氢,

7、双氧水)是工业应用中最强的促进剂,但不稳定、易分解,工艺上难以控制,渣多,不常川。(5)MoO-4是较为理想的常温磷化促进剂[超,并有钝化和净化作用,使用钳酸盐的突出优点为:沉渣少、溶液稳定、使用寿命长、易调整;单独使用能迅速形成薄而致密的膜层;可不进行磷化前金属基板的农面调整;玄接参与成膜,成为膜的构成组分,从而降低了磷化液屮有效成分的消耗等。MoC)4的用量一般为1〜4g/L。(6)硝基化合物硝基弧、三硝基苯酚、硝基芳香族化合物等用作促进剂均冇报道躍]。使用较多、效果较好的是硝基苯碳酸钠(SNBS),具冇控制范围宽、稳定性好等。但其成木高,溶解度低不能混入浓

8、缩液中,氧化厉产生有色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