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793841
大小:351.00 KB
页数:110页
时间:2019-01-03
《中山至江门天然气输气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总论1.1项目背景天然气是一种优质、高效、洁净的能源和化工原料,具有煤炭、石油等无法比拟的环保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大力提倡环境保护的今天,天然气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新能源。发展天然气工业,可以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缓解能源运输压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同时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综合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在世界能源中天然气发展步伐正在加快,我国天然气工业也正在蓬勃发展。尤其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天然气利用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珠海—中山天然气输气管道项目己于2006年2月投产运行,为推动中山市天然气市场的发
2、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目前中山市域天然气利用工程(近期工程)已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中山市及周边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对清洁能源、特别是天然气的需求日益迫切。为了推进中海油海上天然气的利用步伐,缓解中山近邻江门市的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尽快实现向江门信义玻璃厂和江门华润及江门用户提供长期、安全、稳定供气用户的天然气供应,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区域产业升级,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促进节能减排。在中海中山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的建设管理下,中山市的高压输配系统日益完善。2009年高压输配系统覆盖范围已包括
3、:主城区、火炬开发区、沙溪镇、港口镇、南朗镇、古镇和小榄镇等。此外,尚有部分CNG通过槽车运输,外销到珠三角等城市用户。中山至江门天然气输气工程建设地点为中山市古镇。工程主要内容包括φ508×11.9L360直缝双面埋弧焊钢管的高压管道,全长3.20km。输气管道由古镇门站为起点,出站后沿古镇门站南侧围墙外敷设至同兴南路西侧。沿同兴南路西侧至灌溉渠北后顶管穿越同兴南路,向东沿灌溉渠北侧的苗圃敷设至古神公路西侧。管线向南穿越灌溉渠后,沿环古水道西侧向南敷设。顶管穿越中江高速公路后继续沿环古水道向南敷设约1.2公里后向西敷设
4、至西江东岸。该项目为纯管道线路工程,不包括门站、阀井等,共占用土地4.28hm2,均为临时占地。工程建设期计划为本项目计划于2011年1月开工,2011年5月完工,施工期预计为5个月,2011年10月投产供气,投产初期供气量17500万m3/年,预计2020年实际供气量29500万m3/年,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管线走向:输气管道以古镇门站为起点,出站后沿古镇门站南侧围墙外敷设至同兴南路西侧。沿同兴南路西侧至灌溉渠北后顶管穿越同兴南路,向东沿灌溉渠北侧的苗圃敷设至古神公路西侧。管线向南穿越灌溉渠后,沿环古水道西侧
5、向南敷设。顶管穿越中江高速公路后继续沿环古水道向南敷设约1.2公里后向西敷设至西江东岸,输气管线总长3.2km。输气管道设计压力4.0Mpa,设计管径DN500管道。该管线路由己得到中山市古镇镇规划管理所的复函,同意规划选址,见附件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该建设项目在可研阶段应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了解该项目在建设施工过程及建成运营后,应采取的环保措施和管理要求。为此,中海
6、中山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株洲市环境保护研究院承担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见附件2)。环评单位接到任务后,即组成环评项目课题组,并组织有关环评技术人员赴现场进行踏勘,同时仔细研究了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编写的《中山至江门天然气输气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相关的规范和技术要求,组织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了《中山至江门天然气输气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2010年12月7日,中山市环境学会在中山市召开《中山至江门天然气输气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评审会,环评单位根据报告书评审会的专
7、家意见(见附件4)修改完成本报告书报批稿。1.1评价目的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主要达到如下目的:(1)掌握管线经过的各个不同地段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生态环境情况,确定环境保护目标。(2)根据本工程工艺流程及排污特点,弄清项目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采用适宜的模式预测和采用类比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评价项目建设过程及项目投产后对当地生态环境、环境空气、水体环境及敏感点的影响。(3)分析工程运营期风险因素及事故发生的概率,预测事故条件下工程对附近环境敏感点产生的影响,提出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和污染预防与风险控制措施,为
8、环境管理部门对该项目的验收及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4)...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该项目的建设线路的合理性以及在环境方面是否可行作出明确的结论,同时提出环境管理制度和环境监测制度建议,从而为环保决策和管理部门提供科学依据。1.1编制依据1.1.1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