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750371
大小:11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3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高中生物备课组主讲人:王春玉一、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⑴、理解生态系统能暈流动的概念。⑵、描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重点)。⑶、说出研究生态系统能疑流动的意义。2、技能性目标⑴、引导学生用数据來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让学纶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阐述出牛态系统能量流动貝有的两个特点。⑵、指导学生构建能疑流动的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物理模型。⑶、对生态系统中能疑的流入和流出加以分析,培养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3、情感性目标⑴、通过小组分工与自主性学习相结合,培训同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⑵、注重
2、生态学观点的培养,同时关注农业的发展和生态农业的建设。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服务于社会的观点。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描述生态系统能用流动的过程和特点。难点:引导学生用数据来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让学生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阐述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的两个特点。三、教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学意图学生讨论,画出食物链(网)提出问题“1让学生根据图片提出问题探讨,并建立食物链或食物网?通过情景设计提出本节教学的忖标,即能量流动。讨论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2、3、4)以图的形式,联系熟悉的生物或口身在个
3、体水平说明能量流动的途径,最终说明在营养级中能量流动的途径。分析、组织讨论:2就该食物网中的一个牛:物体(如鸡)而言,能量是如何输入、储存和散失的?3如果对象是一个种群,能量乂是如何输入、储存和散失的?4我们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对象应该是什么?山以“个体”为研究对象到以“营养级”为研究对象,认识研究生态系统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初步得出能量流动的基本过程。自主学习教材“能量流动的过程”,并进行交流讨论。学生自主性学习:请自学P94能量流动的过程,找出关键词。并以营养级为单位构建新的能量流动的概念模型(附件
4、1)让学牛白学,找出关键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重组。通过构建新的能量流动的概念模型,來加深理解,巩固知识。老师进行小结,学生整理。小结:牛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牛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强调概念,突出重点。提示:生态系统中能虽流动包括三部分:无机环境到群落,群落内,群落到无机环境。教学中重点是学生能描述在酬落内的能屋流动过程*情景中的问题该如何选择呢(吃鸡还是吃玉米)?进行问题转换*食物链(网)里能量的传递效率?归纳出能量流动逐级递减,引出下一学习目标:能量流动的特点学生阅读相关文字与图片。分组讨论完成教师
5、提出的问题(5、6、7、8、9)o引入: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能量流动图解。提出问题:5请以任一营养级为列,分析其能量的“流入”与“流出”O6分析每一营养级上能量的“流入”和“流出”是否平衡。7请用表格的形式,将图中营养级之间能虽流动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计算能量传递的效率。8能量传递效率为什么比较低(或高)?9通过以上分析,你能总结什么规律。回答情景中的问题。本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图解,引导学生认同能量守恒定律,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与特点。同时尝试列表分析的技能。学生活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学意图学生阅读相关文字与
6、图片。分组讨论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10、11)O知识迁移:10在能量流动的特点基础上,构建能量流动的数学模型(附件2)与物理模型11投影展示经典例题。(附件3)通过构建模型和解答经典例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学生讨论交流。讨论:1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并最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我们知道生态系统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取能虽。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的流动维持各个营养级的生命和繁衍,使得一个生态系统得以存在和发展。附件1能量流动的概念模型1J被摄入的"被捕食的・未同化的・某营养级”未
7、摄入的.未捕食的.]呼吸作用热能散失"附件2能量流动的数学模型与物理模型11数学模型:第n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尹i最少为迈百物理模型:能量金字塔附件3能量流动的经典例题①①①①①请同学们讨论:该纶态系统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多少?笫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多少?五、教学反思本教案已多次用于实际教学中,课后我对整节课作了反思,归纳以下几点:1、成功点教学屮,由于引入了网络功能,使得教学中知识点更加生动,便于理解。同时我努力引导学生通过多手段、多和度的探索,多次运用模型构建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创新意识。使学生
8、能很好的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2、疑惑点本节课知识点多II难,而课标要求只能用一课吋来教学。故教学中难度与广度很难把握。知识点稍为拓深,时间就会超出要求。如何做到在一节课内,完成本节课所以知识点,还需探讨更有效率的教学方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