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大细胞增生、表型分化及凋亡研究进展_1

肥大细胞增生、表型分化及凋亡研究进展_1

ID:30719874

大小:19.2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2

肥大细胞增生、表型分化及凋亡研究进展_1_第1页
肥大细胞增生、表型分化及凋亡研究进展_1_第2页
肥大细胞增生、表型分化及凋亡研究进展_1_第3页
肥大细胞增生、表型分化及凋亡研究进展_1_第4页
肥大细胞增生、表型分化及凋亡研究进展_1_第5页
资源描述:

《肥大细胞增生、表型分化及凋亡研究进展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肥大细胞增生、表型分化及凋亡研究进展摘要介绍肥大细胞生物学方面的一些进展。肥大细胞增生症至少有两种病理发生机制,一种为W位点基因突变,另一种为干细胞生长因子的反应性增高。肥大细胞的表型主要受局部微环境中的细胞因子调节,干细胞生长因子可阻止白介素-3撤退后引起的凋亡。通过研究肥大细胞凋亡,可能为治疗肥大细胞增生症及一些炎症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肥大细胞肥大细胞

2、增生症表型凋亡  近年,肥大细胞生物学在增生、表型分化及凋亡方面取得一些进展,现作一简要介绍。  一、肥大细胞增生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两种突变类型小鼠为研究肥大细胞增生提供了较好的实验模型,一种小鼠的突变位于5号染色体上的W位点;另一种为10号染色体上的sl位点突变。这两个位点

3、的任一位点突变均可导致小鼠肥大细胞的完全缺乏。原癌基因c-KIT编码酪氨酸激酶受体,W位点突变小鼠缺乏该受体,不能接受相应配体的刺激。c-KIT受体在调节肥大细胞及黑素细胞生长方面起重要作用。Sl位点编码c-KIT的配体,sl突变小鼠不能产生相应因子,即干细胞生长因子,是sl突变小鼠缺乏肥大细胞的根本原因。人肥大细胞及血液中CD34阳性细胞表面均表面c-KIT。给予SCF刺激后,培养的CD34阳性细胞可分化为多种成熟细胞,其中包括含类胰蛋白酶不含胃促胰酶的肥大细胞。  sCF与c-KIT在肥大细胞增生症

4、的发生机制上起重要作用。1993年longley等观察到可溶性SCF在肥大细胞增生症患者皮肤中含量增高,但其mRNA却无异常改变,推测这种可溶性SCF增高是由于蛋白水解酶分解膜型SCF活性增强所致。该项实验说明SCF可促进肥大细胞增生,从而第一次使人们认识到肥大细胞增生可能是一种反应性的增生,而并不一定向肿瘤或新生物方向发展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

5、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另外一些肥大细胞增生症具有与上述不同但相关的病理发生机制。Nagata等于1995年对4例具有恶性增生倾向的肥大细胞增生症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在c-KIT的mRNA上发现一点突变A→T,这种碱基置换导致产物中的天门冬氨酸被缬氨酸代替。这种置换在一肥大细胞白血病细胞系已证明具有使c-KIT发生自身磷酸化作用,这种自身磷酸化不必依赖配体的刺激。然而相同研究者在对其它病例研究时,无论是单纯的肥大细胞瘤、缓慢型肥大细胞增生病或激进型肥大细胞增生病

6、,均未发现有类似的突变。Longley在1例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的皮肤与脾脏中,以及1例单纯累及皮肤的肥大细胞增生症的皮损处,发现有类似的c-KIT改变。因为颊粘膜上皮及多形核白细胞无类似改变,所以这种体细胞的变异只发生肥大细胞增生的组织内。到目前为止,至少对肥大细胞增生有两种分子病理机制,一种为SCF表达增高,另一种为体细胞变异所引起的c-KIT自身磷酸化。这两种类型的分子致病机理与他们的临床表现并无明确的相关性,即缓慢型的肥大细胞增生症不仅有可溶性SCF产物的增多,还可能有c-KIT的突变;激进型肥

7、大细胞增生症与肥大细胞瘤也不全都是与c-KIT突变引起。  二、肥大细胞表型分化  肥大细胞具有遗传异质性,根据形态学及功能的不同,鼠肥大细胞可分为两个亚群:结缔组织型肥大细胞及粘膜型肥大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的应用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将人肥大细胞分为两种类型,即含类胰蛋白酶不含胃

8、促胰酶的肥大细胞型与含类胰蛋白酶与胃促胰酶的肥大细胞型。既往认为,含类胰蛋白酶不含胃促胰酶的肥大细胞、含类胰蛋白酶与胃促胰的肥大细胞分别是鼠粘膜型肥大细胞及结缔组织型肥大细胞的类似物。近年研究证实,尽管含类胰蛋白酶与胃促胰酶的肥大细胞主要位于结缔组织,含类胰蛋白酶不含胃促胰酶的肥大细胞主要位于粘膜表面,但任何组织均可同时含上述两型细胞,随着疾病的改变,两种类型细胞在组织中的含量可有不同。  longley对1例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进行了表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