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综采开切眼大断面锚网支护技术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综采开切眼大断面锚网支护技术探讨中国编辑。 摘要:按巷道的支护方法,对锚网支护在大断面综采开切眼中的应用技术加以阐述,用对比的方法阐述锚网支护的优越性。 关键词:综采开切眼;大断面锚杆支护优越性 1传统的综采开切眼掘进支护方法 传统的综采开切眼采用梯形断面,支护方式为木棚支护,先选用小断面安装综采支架前,再刷成大断面,一棚梁中部加打两根或一根木支柱或金属支柱加
2、强支护,棚柜一般为,该支护方式掘进速度慢,材料消耗大,配置人员多,劳动强度大,人工费用高。在刷大断面时,架设大抬棚的笨重作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且传统的切眼支护方式制约了安装工作,作业人员有效利用空间小,作业安全性不高,在开切眼内进行“替柱、回柱”和回“大梁、柱腿”等支架设备安装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这种支护方式不能对顶板及周围的煤体进行早期管理,不能有效抑制顶板离层和冒顶现象的发生。 综采切眼锚杆支护设计方法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
3、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针对围岩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在采用锚杆支护设计前,要采用现场调查和地质力学评估、井下监测和信息反馈及日常监测的动态信息设计方法。 现场调查内容包括围岩强度、围岩结构、地应力及锚固性能测试等。在现场调查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地质力学评估和围岩分类,为设计提供可靠的参数。设计采用数值计算和经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根据围岩参数和已有实测数据确定出比
4、较合理的设计方案。并在井下实施,并且要进行详细的围岩位移和锚杆受力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验证或修正设计。正常施工后还要进行日常监测,以保证巷道安全。 综采工作面切眼锚杆支护举例 工作面切眼的基本情况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梅河六井四层煤在-50—+100水平,煤层自上向下逐
5、渐变厚,煤层轴部由—,煤层厚度变化不稳定,煤层中含4—5层砂岩夹石,夹石厚度不稳定,在—之间,煤层倾角12°—14°之间,煤层顶、底板为褐色泥岩,直接顶为白色砂岩,厚度为,较坚硬,无伪顶,其上为厚的粗砂岩,之上为的碳质页岩,较破碎,再上为厚的粉砂岩,再上为厚的碳质页岩,非常破碎,之上是的粉砂岩,层理发育呈不规则形状,之上是石子岩、粗砂岩;直接底为砂岩,厚度为—左右,老底为褐色泥岩,致密、块状,厚度为。工作面主体构造为向斜轴南部属单斜构造,构造极为简单,工作面地层走向N120°,倾向约N35°,倾角12°
6、左右。开切眼巷道断面呈矩形,宽6m,高,掘进断面积为,采用人工打眼放炮掘进一次成巷。 3.巷道支护 开切眼巷道采用树脂端锚锚固锚杆组合支护,并进行锚索补强和单体液压支柱加强支护。 (1)顶板支护。 永久支护形式:使用螺纹端锚锚杆规格型号为22mm×2400mm,钢筋锚杆规格型号为16mm×1600mm,间排距均为600mm,矩形布置;锚索规格×6400mm,配套使用本矿制造的树脂锚固剂及4m长钢带托梁,排内每两根锚索配合钢带托梁组合成一个支护整体。钢带横向布置,在巷道中心线两侧左右对称支护,钢带
7、托梁间距为,锚索间距为。顶锚杆为每排8根,螺纹锚杆和钢筋锚杆间隔使用。锚索滞后工作面距离不大于。 (2)加强支护。 采用π型钢棚加强支护,梁长,棚腿采用DZ-35型单体液压支柱,棚距,π型钢棚垂直巷道中心线左右对称布置,π型钢棚下单体支柱距巷道中心线为左右各。架π型钢棚滞后工作面不超过10m。 (3)巷帮支护。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
8、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开切眼的正帮采用贴帮戴帽点柱进行支护,支柱采用DZ-35型单体液压支柱,柱帽采用木托板,戴帽点柱间距,并用大拌背帮;反帮采用锚杆一网一木托板进行支护,帮锚杆规格为16mm×1600mm,间距900mm,排距800mm,矩形布置。 (4)支护效果。 根据围岩情况和采用锚杆支护后再进行加强支护,预计顶板变形不大,因属于单一煤层开采,切眼内矿山压力无明显显现,围岩变形量不大,顶板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