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场行人联络巷锚杆支护设计

车场行人联络巷锚杆支护设计

ID:306810

大小:2.46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7-07-21

车场行人联络巷锚杆支护设计_第1页
车场行人联络巷锚杆支护设计_第2页
车场行人联络巷锚杆支护设计_第3页
车场行人联络巷锚杆支护设计_第4页
车场行人联络巷锚杆支护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车场行人联络巷锚杆支护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煤业井底车场行人联络巷锚杆支护设计-36-车场行人联络巷锚杆支护设计-36-目录1.前言-1-2.地质力学特性评价与分析-2-2.1地质特征-2-2.2煤层顶底板岩层分布及力学特性-5-2.3煤及顶板岩层地质力学特性评价-6-3.围岩控制与锚杆支护原理-9-3.1锚杆支护原理及其适用条件-20-3.2车场行人巷道矿压特征-23-3.3车场行人巷道围岩控制原理-24-3.4车场行人巷道锚杆支护原理-24-4.车场行人巷道锚杆支护数值模拟分析-27-4.1模型的建立-27-4.3无支护巷道模拟分析-28-4.4巷道支护模拟分析-31-5.车场行人巷道锚杆支护设计-37-5.1

2、工程概况-37-5.2支护方案-37-5.3锚杆支护参数-37-5.4锚索支护参数-37-5.5喷射混凝土支护参数-37-6.锚杆支护材料及规格-40-6.1锚杆材料-37-6.2锚索材料-37-6.3钢筋梯梁材料及规格-37-6.4金属网材料及规格-37-7.锚杆支护施工工艺及安全质量措施-40-7.1施工机具及施工准备-40-7.2施工工艺及要求-37-7.3施工质量标准-37--36-7.4施工安全措施-42-8.锚杆支护施工监测-45-8.1矿压监测方法-37-8.2巷道位移监测-37-8.3顶板离层监测-37-8.4锚杆(索)受力状态监测-37-8.5矿压监测管

3、理措施-37-9.结束语-45--36-2.地质力学特性评价与分析2.1地质特征##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区位于蒲县黑龙关镇刘家山、宜家坡、宜家岭、南峪、峪家岭村一带,行政区划隶属黑龙关镇管辖。井田位于吕梁山南端,主要山梁走向呈北西向。本井田地形总体呈东高、西低。最高点位于井田南部黑牛坪山梁上,标高为1486.10m,最低点位于井田北西边界黑龙关河,标高为1189.00m,相对高差297.10m。属中山区。区内地形复杂,切割强烈,沟谷纵横,多呈“V”字形。井田地理坐标:北纬:36°15′35″~36°17′11″,东经:111°15′23″~111°18′18″。2.1.1

4、井田地层(一)井田地层本井田位于山西省霍西煤田霍州矿区中西部。根据地表出露情况及钻孔揭露资料,将井田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中奥陶统峰峰组(O2f)为含煤地层基底,一般厚度90.80-110.44m,平均100.50m。分为上下两段。下段岩性为灰及深灰色泥灰岩及石膏层,夹薄层厚层状石灰岩,石膏层多为纤维状。上段岩性为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夹薄层泥灰岩。2、中石炭统本溪组(C2b)平行不整合覆盖于峰峰组之上。厚度9.55-24.60m,平均为16.96m,由灰色及浅灰色铝质泥岩、石灰岩、灰黑色泥岩、粉砂岩、中细粒砂岩、不可采的不稳定12煤层及“山西式铁矿”组成。3、上石炭统太

5、原组(C3t)整合覆于本溪组地层之上。K1石英砂岩底至K7砂岩底,厚度为77.21-95.455m,平均88.66m。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岩性主要以灰黑色泥岩、粉砂岩、中细粒砂岩、石灰岩(K2、K3、K4)及煤层(5上、5、6、7、7下、8、9+10+11、11下号)组成。本井田内9+10+11号煤层可采,其它煤层为不可采的不稳定煤层。分三段叙述如下:(1)、下段(C3t1)K1石英砂岩底至K2石灰岩底,厚度11.62-25.55m,平均17.82m。K1为中细粒石英砂岩,钙质或硅质胶结,致密、坚硬,厚1.10—7.95m,平均3.69m。为灰白色铝土岩夹黑色泥岩,含

6、不稳定的薄层状石灰岩及9+10+11、11下-36-煤层,其顶部为9+10+11号煤层,煤层稳定,厚度大,结构复杂,为本区的主要可采煤层之一。(2)、中段(C3t2)K2石灰岩底至K4石灰岩顶,厚25.65-41.14m,平均34.45m,该层灰岩全区稳定,岩性主要以深灰色K2、K3石灰岩、灰黑色泥岩、粉砂岩、灰色中细粒砂岩及7、8号薄煤层组成。K2石灰岩全区稳定,厚3.15—14.40,平均7.92m,岩性为深灰色生物碎屑石灰岩,含燧石结核;其上为黑色泥岩夹8号煤层,8号煤层上为K3灰岩,厚度6.00-8.10m,平均7.11m,全区稳定。K3石灰岩之上为泥岩和细砂岩,

7、分别相变为砂质泥岩和粉砂岩,夹两层薄煤层。本段顶部为K4石灰岩在本区极不稳定,仅1501、402、403、1303号钻孔见有发育,厚0.80-9.70m,平均3.43m。K4石灰岩之下为砂质泥岩和粉砂岩,夹7、7下薄煤层。7、7下、8号煤层在本井田未见可采点,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3)、上段(C3t3)从K4石灰岩顶至K7砂岩底,厚25.40-39.00m,平均32.81m,由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组成,其主要特点是该段上下均为灰白色或灰黑色砂岩或粉砂岩,中间为厚层灰黑色或黑色泥岩,含5上、5、6不可采薄煤层。底部K5砂岩,厚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