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661627
大小:52.1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2
《市政办中小企业发展意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市政办中小企业发展意见中小企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发展、就业增加、市场繁荣、科技创新、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政策措施,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促进我市中小企业规模扩张、档次提升,加快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大财税扶持力度1、强化财政资金支持。设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从年开始,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贴息、担保补助、服务体系建设等。全面落实《〈政
2、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中小企业。注册成立市新兴产业服务中心,从市属公有资产收益中拿出5000万元资金,以过桥资金和有偿使用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临时性资金服务,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责任单位:财政局负责落实资金,经信局、开发区负责牵头组建实施)2、强化税收政策支持。全面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执行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关于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有关规定(自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
3、所得额低于6万元的小微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自年11月1日起至年10月31日止)。(责任单位:国税局、地税局)二、加强金融服务创新3、加强银企对接。依托经信网,组建金融服务中心,吸引市域内金融单位和社会中介机构在服务中心设立窗口,实行涉企咨询、创业辅导、人员培训、贷款办理等一站式、开放式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专业服务,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管理水平滞后等问题。(责任单位:经信局牵头组建,财政局落实组
4、建资金)4、创新金融服务。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通过向上争取、向外拓展、向内挖潜等措施,破解信贷制约因素,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多种金融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各金融机构当年对中小企业的新增贷款,比上年的增长幅度要不低于30%。每年年底,市政府将对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情况进行考核,对支持力度较大的金融机构给予表彰奖励。(责任单位:经信局、人行)5、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进商业银行落户我市,吸引域外有实力的创业投资基金来我市投资,引导各类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资金投向中小企业,
5、支持中小企业发行集合票据(债券、信托),鼓励企业以股权质押、动产抵押等方式融资,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责任单位:人行、银监办)6、支持企业上市。加强对企业上市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市企业上市办公室,加大上市后备资源培植力度,鼓励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在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涉及的土地证、房产证等有关手续办理,有关部门要大开绿灯、特事特办、从速办理。“十二五”时期,力争新增上市公司3-5家,从资本市场融资额达到50亿元以上。(责任单位:编办、经信局)三、支持企业转型升级7、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规划
6、建设高端制造服务园区和电子信息产业园,吸引一批域外新兴产业项目落户园区,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和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新兴产业规模,打造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载体。(责任单位:由开发区负责规划,招商局、经信局、各镇街负责招商)8、引导集聚发展。将“一区四园”纳入明水经济开发区统一规划建设,明确各园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新优势。支持中小企业较多的镇(街道)规划建设工业园区,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进园区,打造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的新载体。在开发区“一区四园”和部分镇(街道)工业园区
7、规划建设小微企业孵化创业基地,通过租赁、出售等市场化运作方式,吸引无厂房、无土地的小微企业入驻基地创业发展。(责任单位:开发区、经信局、有关镇街)9、加强技术创新。支持中小企业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不同层次的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培养技术创新队伍,支持中小企业主动承担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引导中小企业逐步加大研发投入,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争取到“十二五”末,全市工业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市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分别达到5家、15家
8、、44家和107家。(责任单位:经信局、科技局)10、支持品牌创建。实施“品牌强市”战略,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品牌商标创建的奖励政策,使品牌创建活动向中小企业延伸,支持中小企业无牌建品牌、有牌创名牌。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工业企业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分别达到10件和5件,省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分别达到60件和40件,培育造就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品牌企业和知名企业家。(责任单位: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