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653035
大小:16.7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2
《我国高校人力资源配置状况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我国高校人力资源配置状况分析 近年来,人力资源配置是一个热点问题,尤其是高校人力资源配置问题,更是人力资源配置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拟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我国高校人力资源配置状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测评矩阵理论、机会成本理论和配置理论,对高校人力资源配置提出建议。 一、我国高校人力资源配置状况的动态分析 1.分析数据选取。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选取了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部分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具体见表1
2、。 2.统计学分析。 从表2—5可知,从1998—XX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普通高校的数量从1022所增加到2358所,翻了1倍还不止;本专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数量增长非常快,特别是本专科生,从万人增长到万人,几乎净增长XX万人,每年的增长在百万以上;但教师数增长相对较慢,累计增长只有90多万人,使生师比急促增大,从∶1提高到了∶1,几乎提高到2倍;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教师人数增长不快,但高校专任教师占教职工的比例数在逐步提高,即高校人员的结构得到了有效改善。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
3、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由此可见,在我国高校的联盟迅速发展当中,由于一些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一些客观条件短期内不可能马上解决或改善,因此,高校发展必须走内涵式的发展方式,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高校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效用最佳化。 二、高校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分析 1.人力资源配置的含义。就人力资源管理而言,人力资源配置就是在认事和知人的基础上,调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
4、事、人与人之间相互匹配和和谐的最佳状态,从而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和组织成员的充分发展。 2.高校人力资源配置的原则。人力资源配置最终结果就是人事相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达到此目标,可采用以下几个人力资源的配置原则: 最低岗位数量原则。最低岗位数量原则就是要求校内的任何一个组织机构,其岗位数量应控制为有效地完成职责所需的岗位最低数,以使所设岗位工作量满负荷,确保相应组织组织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 素质与岗位拟合原则。岗位有层次和种类之分,不同的位置对应不同的能级水平。岗位人员配置应做到能级对应,也就是说
5、每一个人所具有的素质高低与所拟任岗位的层次和能级要求相对应。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优势定位原则。优势定位原则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指每个人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及岗位要求,选择最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的岗位;二是指管理层应据此将职员放到最有利于发挥其优势的岗位上。 3.高校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理论的运用。在人力资源配置的实践中,我们可以运用
6、测评矩阵理论、机会成本理论和配置理论进行科学配置{2}。以下举例说明: 教职工数与岗位数相等。某大学有5位教职工,需要分别安排在教学、实验、科研、管理、教辅5个岗位,设置测评向量X=[教学实验科研管理教辅]Y,实际测评后,可用得到测评因子数据形成测评矩阵,并由测评矩阵得到机会成本矩阵,由此测算5位教工相应的机会成本和相对对应的岗位。 教职工数与岗位数不等。某人做某项工作的机会成本为X,其测评因子为Y,则两者之差为损失因子D。当D>0时,表示该岗位相比于最佳岗位,存在效益损失,并且值越大,效益损失越大;当D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
7、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