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错误进行到底

将错误进行到底

ID:30605800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1

将错误进行到底_第1页
将错误进行到底_第2页
将错误进行到底_第3页
将错误进行到底_第4页
资源描述:

《将错误进行到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将错误进行到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是正常的,因为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纠错的过程。让教师头疼和不解的是:一个错误发生了,我们纠正后不久,很多学生遇到“昨天的它”,依旧“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其实,当学生犯错时,教师不如让学生“将错误进行到底”,在继续犯错的过程中,因题制宜地把问题的本质更好地呈现出来,这样学生自己就会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一、呈现错误,引发矛盾  在课堂教学中将错误呈现,让学生自己在分析、比较甚至争议中学会反思,自己找到错误的原因。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好多学生在统一单位上“大栽跟头”。在练习时,有这样一道题:一块长方形菜地,长是9米

2、,宽是8米,如果平均每棵白菜占地9平方分米,这块地里一共有白菜多少棵?有的学生求出菜地的面积是72平方米后,直接用72除以9,得到结果是8棵。  师:同学们,通过计算,我们知道这块菜地有多大?  生1:面积是72平方米!  生2:老师,这个面积和我们教室差不多大吧?  师:你们求出这块地里一共有白菜多少棵?  生3:8棵!4  师:对,这块菜地的面积和我们教室差不多大,却只能种下8棵白菜,想一想,平均每棵白菜占多大地方?  生4:应该有这么大吧?(边说边看着教室用手比划着)大约和我们8位同学的座位占的地方一样大!  师:好大的一棵白菜,大家见过吗?(有的学生好像发现了什么,拿起笔修改起答案来

3、)  生5:一棵白菜占地是9平方分米,只有这么大。(一边用手比划着)  生6:这块菜地的面积是72平方米,一棵白菜占地9平方分米,单位名称不统一,不可以直接计算。  生7:今后在计算时,一定要看看单位是否统一!  对于单位的统一,学生往往会弄错,教师不能回避或遮掩,应引导或者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告诉他们统一单位后再计算。  二、放大错误,促进构建  心理学家认为:某些刺激偏离周围环境或偏离人们的预期效果时,会使人们产生新颖感、独特感和惊奇感,这种能引起差异的刺激会很容易唤起人们的注意力,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总是有学生不能从刻度0开始测量,而是把直尺的最前面和物

4、体的一端对齐。教师如果简单地告诉学生测量的方法,那么学生对于“为什么从刻度0开始测量”没有深刻的体验,具体测量时只是机械地按照教师总结的步骤进行操作。  怎么办呢?下面是笔者在教学时的一个处理片段。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把尺子,谁愿意用它来量一量课本的宽?4  笔者拿出了课前特制的一把尺子(在直尺的左端加了一段木条)。学生跃跃欲试,争着想试用这把特殊的尺子,但是笔者请了两名常犯错的学生一起来测量,刚开始他们不假思索,还是把课本的一端和尺子的最左端对齐,结果测出课本的宽是2厘米,其他学生听到这个结果后哄然大笑,这两位学生愣了一下,再看看手里的尺子,就急忙把课本的一端和刻度0对齐了,并发出了会心

5、的微笑。  师:你们怎么不和尺子的左端对齐,却和刻度0对齐了呢?  生1:不能和尺子的左端对齐,因为刻度0不在最左端!  生2:刻度2是指从刻度0到2之间的长度是2厘米!不是指从尺子的左端到刻度2之间的长度!(边说边用手在尺子上比划着)  生1:我们刚才是从尺子的最前面开始量起,所以课本的宽是2厘米,变短了!  在此案例中,教师沿着学生的的思维逻辑引申发挥,用一把特制的尺子放大学生错误的实质,促其自省,使学生掌握了测量的方法,理解了根据直尺刻度的意义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从而达到知识自我内化的目的。  三、延伸错误,拓展思维  学生犯错误的过程是一种探究新方法的尝试过程。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对错误

6、进行分析,对错误进行因地制宜地延伸,有时还能带来意外的惊喜,在错误中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教学“比例尺”时有一道题:一块长方形的地,按比例尺1:200画出平面图后,量得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计算这块地的实际面积。有的学生给出了这个计算方法:6×8÷1/200=9600平方厘米=96平方分米。4  笔者组织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算法是错误的,因为那个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而不是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的比。经过再次讨论后,大家得出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的比是1:40000,也就是比例尺的平方数。于是大家在错误的基础上找到了新的解题方法:6×8÷1/40000=960000平方厘米=9

7、6平方米。  由于笔者及时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分析,并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这种方法错了,而是在错误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学生找到了新的解题方法,大家兴奋不已。  郑毓信教授曾指出:“对学生的错误应抱有理解的态度,即应当清楚地看到其内在的‘合理性’。由建构主义的立场去分析,学生的错误显然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注意提供适当的外部环境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省并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