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605694
大小:10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1
《合理期待,成就孩子的阳光人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合理期待,成就孩子的阳光人生 一、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知道,每一个孩子都寄托着一个家庭甚至是整个家族的期望,家长总是把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延伸到孩子身上,渴望着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出类拔萃。由此,家长对学校有了更多的期待,更高的要求,希望学校教育能够成全一个家庭的梦想。事实上,教育应该是五育协调的,目标是让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要学会这些,离开家庭教育无法实现。这是因为: 其一,人的教育起点是在生命开始的时候。婴幼时期的养育和教育给人生打上了情感的底色和智慧发展的基础,这一步是在家庭中实现的。家庭教育既是终生教育
2、,也是人之初的教育。 其二,教育是合成词。“教”是让学生长智力,获知识,练技能;而“育”是以思想感情去影响、熏陶和培育孩子,通俗的说法就是教孩子做人。因此,引导认知称为“教”,引导做人称为“育”。这个“育”字又可分为“习育”和“化育”,“习育”就是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化育”就是默化陶冶人格。在教的任务中,学校作用最大;在育的任务中,家庭的影响最大。“成人在家庭,成才在学校,成功在社会”7的说法是有道理的。什么土壤就长什么作物,什么家庭便出什么孩子。如果孩子们在学校里获得的教育条件是相同的,但最终的教育结果却有天壤之别,这多半应从家庭教育方面去找原因。家庭是孩
3、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在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智育开发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误区 家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家庭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认识误区,最突出的表现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溺爱过度。如,孩子小时活泼可爱,就心肝呀宝贝呀,什么都顺着护着,慢慢长大了,仍然不引导孩子理解和尊重他人,孩子便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因为爱得不当,满足孩子一切要求,他想吃梨就不敢给苹果,一不顺意就哭闹要挟,对大人没有礼貌也不纠正,和人争执时家长只知护短,成绩一下降就埋怨老师教得不好闹着要
4、换老师。这种种表现概括为两个字就是溺爱。被长期溺爱的孩子只要他人关照爱护,而自己却不会关心爱护别人,这种孩子因获得了过度的爱,已经失去付出爱的动机和能力,长大后很难正常融入社会。 二是只养不教。部分家庭养教不对等,存在只养不教的现象。只关心生活,不关心性格;只关注身体成长,不关注人格培养。有的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把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社会;有的家长忙于赚钱,认定“树大自然直”,轻易地放弃了为人父母的神圣职责;还有的家庭不能配合学校教育,甚至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家庭教育表现出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作用,学校长时期的正面教育,有时被父母不负责任的言行轻易就抵消了
5、。7 三是过度保护。家长唯恐孩子受了委屈,生怕孩子吃了亏受了罪,凡事都要包办代替。如,每天都可在校门口看到家长一边送孩子上学,一边给孩子喂早餐,试想,如果家长爱孩子爱到连吃饭都不舍得让他自己来,那你的孩子将来怎么面对纷繁的社会和人生?有的孩子因为学习不上心、纪律性不强、责任感缺乏等原因被老师批评教育,家长就心疼了,于是打电话给老师,替孩子讲客观原因,百般遮掩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或是替孩子求情说好话。殊不知,我们代替不了孩子的成长,我们不可能替他承担一切的未知风雨,父母保护过多,就剥夺了孩子的生活能力。家长负责任的爱就应该是努力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和负责任的态度,教会
6、孩子敢于负责,勇于担当。 四是期望过高。有的家长评价不合理,忽视了孩子的个体差异,总是以某个特别优秀的孩子为例,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像他那样成长,也有他那么优秀。一旦孩子离自己的期望有些距离,要么严加责罚,要么摇头叹息,有的还迁怒于学校、老师,认为是老师没有教好他的孩子。事实上,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得第一,都需要得第一,孩子的成绩及表现有差距很正常,就像我们每一个家长并不都是某一领域的精英一样。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无比珍贵的,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相比自有其长处,也必然有其短处。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盲目的比较,更不能进行盲目的
7、“攀比”,否则,会把自己的孩子逼进学习与生活的死胡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纵向比,用他的今天和他的昨天去比,只要他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步那就值得欣喜。 三、让我们做孩子生命成长中的贵人7 孩子的成长应身体健康、心理阳光、人格健全,唯其如此,他才能乐观地生活,有经营、享受幸福生活的能力。家长的责任就是做孩子生命成长中的贵人,陪伴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是要合理期待。很多家长都是只许子女杰出不许他们平凡,家长缺少了平常心便不切实际地苛求孩子,这种人才观是有偏差的。十个指头长短不一但各有功用,缺少了哪一个都不和谐不协调。现在许多用人单位眼光已不只盯文凭了,更盯在综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