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603979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1
《对口单招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口单招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 摘要:数学成绩的高低是决定学生高考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口单招班的同学较普通高中的学生而言,大部分是数学基础不扎实,对数学缺少兴趣,信心不足,畏惧数学的人。因此教得好坏、学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专业课和其他学科的学习进程。作者对口单招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对口单招数学本身的特点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对口单招数学学习分析研究 一、对口单招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对于初中毕业时未达到普通高中或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的学生,也有机会进入普通高校学习――就是上对口单招。全国有很多地方都兴起这种新型的中、高职相互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它丰富了高等职业教育的
2、内涵,有力地推动了中职教育的发展。但是其招收的学生大多文化基础不够扎实,在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不尽如人意。 对口单招班学生是中职学校的一个群体,而大部分中职学生是普通中职生,学习比较轻松,主要学习专业技能。普通中职生下午3节课后就可自由活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给对口单招班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干扰。对口单招生既要学习专业技能,又要学习文化理论知识,三年后要通过对口单招进入大学,所以相对普通中职生,学习任务很重。在对口单招班中,只有少部分偏科偏向数学的同学数学成绩优秀,其中个别人中考数学接近满分,大部分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处于班级的“5底层”,在老师和家
3、长的埋怨、责怪,同学的嘲笑下学习,产生了自卑心理。其实他们也渴望成功,由于以前上课走神和贪玩等多种原因,落下了很多课程,难以跟上进度,逐渐在课堂上不主动提出和回答问题,怕回答错误在全班同学面前出洋相,慢慢地处于被遗忘和摒弃的角落,内心很脆弱,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 二、对口单招生存在的素养缺陷 对口单招考试总分1000分,数学150分,占比15%。单招生数学成绩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能否升入高等院校。学生的入学基础整体不好,对初中数学概念不能充分理解,基本公式不会使用甚至连公式都记不住,计算容易失误,基本性质模糊不清,推理不严,以及心理自卑,情绪低落。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要存在如下
4、问题:(1)数学基础薄弱,(2)学习习惯较差,(3)学习目的不明确,(4)畏难情绪重,(5)数学建模能力差,(6)思维能力不强等。 这些缺陷导致他们在一次次考试中遭受打击,变得自暴自弃。这些学生在数学课上听不懂,就会做些无关学习的事情,甚至影响课堂教学纪律,进而增加教学困难,甚至出现恶性循环事件,基础越差成绩越不好的就越排斥学习。 三、提高对口单招班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一)认真学习单招考纲,钻研教材,备好每一节课。5 要想在对口高考中取得突破,教师就一定要认真研读对口高考考试大纲,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的基本流程,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考纲对教材的内容都有相应的
5、要求,实际教学中要有针对性。要求最低的是A类知识点,重点在于概念的讲解。对于知识的含义有初步认识,例如:柱、锥、球这一章,最好借助具体实物,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让学生易于接受。B类知识点为理解要求,需要学生有较深刻的认识,知道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C类知识点,要求能应用所学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解决问题。我认为,只有熟悉了考纲,才有助于教学内容的设计。在设计具体的教学流程时,应该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已有的认知结构。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模式化教学是课改后必然出现的一种结果,一种好的教学模式势必能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教学时,
6、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一些生活经验为前提,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必要时可通过讲故事、多媒体课件展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乐意学了,对知识的理解相对就比较容易。另外,教师还应设计好解决知识点的具体办法。除了常见的提问、黑板展示外,最好针对知识点设计几个活动,每个活动都给学生一定的台阶,让学生在台阶的指引下探索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发挥团体的作用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在处理问题时遇到了困难,教师就要考虑如何恰到好处地指点,尽量讲练明确,一针见血。教师指导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更透彻,学习积极性更高。通过实际教学,我认为把课堂交给学生是不错的做法,能让
7、更多的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对学生进行分层练习。5 一节数学课的成功与否,当然不能看表面上是否热闹,要着重看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的高低,所以适当的课堂练习是十分必要的。练习的设计应有合理性,针对一节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练习题的难度应有一定的层次。布置作业时,我们要考虑学生的感受,既不让学生产生自卑,又不能让学生不按照要求进行;既要照顾公平的学习环境,又要能满足个性的发展。所以,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必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