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化情境 发展学生思辨能力

创设生活化情境 发展学生思辨能力

ID:30602326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1

创设生活化情境   发展学生思辨能力_第1页
创设生活化情境   发展学生思辨能力_第2页
创设生活化情境   发展学生思辨能力_第3页
创设生活化情境   发展学生思辨能力_第4页
创设生活化情境   发展学生思辨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设生活化情境 发展学生思辨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创设生活化情境发展学生思辨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强调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应运而生,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落实到课堂实践,也就是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本课程的核心。课程的突出特点及任务不在于传授某一方面的知识,而在于价值观念的确立、态度的改变,以及道德信念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同时借助于多种形式

2、和途径达到提高道德认知、发展道德思维能力、陶冶道德情感的目的。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悉心创设条件,激发学生思维,以谋求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创设两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  1.辩证看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教学方式,即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从某种意义上说,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的思

3、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或合作学习,提高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指导道德实践,“道德两难”6情境讨论法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  受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的启发,我发现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设置两难问题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内心认知冲突,触动原有的认知心理结构,让学生思考、辨别、选择,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思维水平。  例如: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三课第三框《让生命之花绽放》,师生谈到了珍爱生命,肯定生命,无论何时何地都不放弃生的希望,并延续生命的价值。这时,我设

4、计了一个道德两难情境:在汶川特大地震中,谭千秋老师为了保护自己的学生牺牲了生命,谭老师算不算珍爱生命?面对问题,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认为是珍爱生命的一方论述:谭老师救了四个学生,四个学生将来能为国家、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从长远意义说,实现了更大的生命价值;认为不珍爱生命的一方论述:谭老师没有珍爱自己的生命,谭老师也有家人,有事业,他的离开会给亲人和学校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并不能说他珍爱生命。面对学生在道德认知上的分歧,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中不同职业领域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医生、警察、教师……学生领悟了其中

5、的道理,最后,我在屏幕中出示这样一段话:当生命遭遇民族大义、道德、职责时,我们要……每个人对国家、社会和他人都有价值。在肯定自己的价值,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我们应该肯定他人的价值、尊重他人的生命。6  再如,网络游戏、虚拟空间的交流,几乎所有的初中生都喜欢,他们都有自己的QQ,有自己的网上好友,认为在网络游戏与交流中,他们有成功感、有神秘感,不被约束,随性而为,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但是教师、家长、社会都把网络游戏、网上交友视为洪水猛兽,努力去制止。到底网络游戏、交友该不该,学生的内心很困惑。我利用八年级上册

6、第六课《享受健康网络的交往》这一课题,设计了网络交友(网络游戏)利与弊的辩论,有效地解决了此类困惑。像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内心需要的两难问题设置,能极大激发学生探索、讨论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在思辩中学会了用一分为二的方法看问题,拓展了思维,加深了认识。  2.形成道德信念  真正的道德认知应包括领会道德知识,进行道德评价,形成道德信念。道德知识领会是学生具备道德认知的前提,即要使受教育者了解具体的行为准则以及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准则。但道德认知还涉及受教育者对这些知识信不信、接受不接受的问题

7、。正因如此,在培养道德认知时还必须发展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并在评价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道德信念。  美国学者布莱特经过长期研究认为,青少年儿童通过对假设的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方式,拒斥低于自己道德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为此,教师通过创设两难问题情境,提供实践机会,使学生能经常运用自己的道德知识进行道德分析和判断,能使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从肤浅到深刻不断发展,并最终促使其道德信念的形成。6  在执教人教版七下第三课第一框《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从法

8、律角度认识到自立的必要性,我设计了一个辩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应不应当由父母来支付。学生通过辩论,了解到我国法律的规定: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没有权利要求父母付给抚养教育费。教师这时候又提出新的问题:“学费问题到底怎么解决?难道父母能不再给孩子生活费吗?”学生经过再次讨论,意识到大学生的学费可以通过勤工俭学、争取奖学金、助学贷款等多种方式来获得,学费获得的过程就是大学生自立能力培养的过程。学生在思辩中提升了自立能力,从而领会到自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