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答题技巧

文言文答题技巧

ID:30581533

大小:3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1

文言文答题技巧_第1页
文言文答题技巧_第2页
文言文答题技巧_第3页
文言文答题技巧_第4页
文言文答题技巧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答题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言文答题技巧一、首先,“文言文阅读考试目标的说明”归纳为:1、理解常用文言文词语的意义。2、理解重要句、段的意思。3、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评析文中人物或思想内容。4、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二、课内文言考查以三大题型为主:(一)、带点词注解。考查内容以文言实词为主,涉及以下几个:1、古今异义词;如“去”。2、通假词;3、词类活用;4、一词多义;如“兵”。5、词的感情色彩变化。(二)、文言句子翻译。从句式看:考查的句子主要包括一般陈述句、简单的省略句、使动句、意动句、倒装句、被动句等;从内容看;这些句子在文本中往往处于比较特殊的、重要的位置。翻译这些句子的一般要求:以直译为主,意译

2、为辅,做到“信”(准确)、“达”(流畅)、“雅”(优美)。(三)、阅读理解。主要通过简答题的形式来达成目标。内容包括:对课文整体的把握,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内涵的分析,对人物思想,情感的评论,剖析等。明确解题方法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意义:1.是与现代汉语比较,掌握文言词义。2.是通过分析字形,掌握文言词义。3.是结合利用成语,掌握文言词义。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初中阶段常用文言虚词: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

3、、乃”;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意译: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4、,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名、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是变通。

5、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句式1、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基本形式:“……者,……也”,“……,……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1)省略主语(2)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3)省略宾语(4)省略介词(5)省略量词3、倒装句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

6、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1)宾语前置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2)定语后置。(3)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例: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4)介宾结构(状语)后置A于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B以例:屠惧,投以骨。愿陛下拖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复之效“后置。1、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二是没有被动句,意思上隐含被动,要

7、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1、固定格式。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2)“有……者“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4)何以拿什么,凭什么(5)还有“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