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65601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31
《学做合一,情趣盎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做合一,情趣盎然 在小语教学中,我们常常先教学生方法,然后让学生照着教的法子做,这个过程就像一个灌装工向容器里装东西,教师软磨硬泡,学生死撑活挨,结果可想而知。陶行知说过: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这个观点更多的是逆向思维,眼中看到的是人,依这个法子教,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让学生充分动眼、动口、动脑、动手。 一、文本的精妙是读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 很多时候,教师拿到文本以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找教参,上网找相关的教学实录,总以为这是捷径,就像一个匆匆忙碌的人在头昏脑涨的时候,端起一盆凉水兜头一淋,自我感觉好像是忽然间清醒了,其实这是一种表象
2、,稍不留心是要“感冒”的。真的清醒,是由里往外的,就像不断跳动的脉搏,无法停止活跃的思想。教师要先做学生,再做先生,拿到一个文本,不要听别人怎么说,看别人怎么做,沉下心来,多读几遍,必有收益。一读要把文本读懂,不会的查查资料。二读要读进去,把自己当做作者,仿佛是在欣赏自己的作品,看看“我”4到底想些什么?是怎么想的?三读要出得来,以旁观者的身份品读作品,联系自己的生活,推敲作品的可读性。任何一个人对作品的理解不可能一样,教师要有自己的棱角、思想,不能为权威左右,要培养有创意的学生,培养能干的学生,教师自身一定要有主见,即使偏见,总比没主见的好,偏见可以修正,无主见则
3、成行尸。四读要化得了,入选的小学语文都是经过挑选的,每篇课文总有它的可取之处,我们要针对班级和自己的情况取其一二,为我所用,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要常想:假如这篇文章我写,怎么写,这段话让我说,会如何说?五读要假想自己是一名学生,会怎么来读,所有问题要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文本,你会有全新的发现。教师已经不全是自己,一会儿是作者,一会儿是学生,在多重身份的变换中,活化文本价值。这样的“五读”一轮走下来,引领学生自己读书,让学生自悟自得,总是想方设法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如《夹竹桃》教学片断,在一读课文时,当笔者读到“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什么“也有”啊,文中也没
4、讲别人家有夹竹桃,季羡林是语言大家,用词不会这样凭空飞。忽然想到,小语课本里的文章经常是改编的,想必季先生的原文不是这样,上网一查果然发现原文有这样一段文字:“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读了这段文字,才解了疑惑。 写到这里,忽然想到了编者,他们总想在短小的篇幅里容纳最大的含金量,却在不经意间忽略了一些细节,这是可以谅解的。教者是不可以不知的,语文教学就是揣摩语言文字的。再如“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和后文中的“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
5、,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让《夹竹桃》绽放在独特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里,这使得他的散文在强调同一时代里独放异彩,这些精彩处,不看原文如何悟到?教者要让学生看得远,自己一定要站得高。4 在讲到月下迷离动人的美景让“我”产生各种美妙的幻想时,笔者先出示月影下的图景,再让学生看图景想象各种情景,学生的想象与作者是大不相同的,各人的经历和眼界不同决定了对同一事物有不同观感。 二、习作的灵动是做出来的,不是抄出来的 学生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不经意间的偶发事件,随手拈来,更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习作教学中要明
6、确目标再实践,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有用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不仅当时仔细观察,冷静思索,而且事后注意细细回味,整理记录,培养学生观察的敏感性,经常性地让学生做,习作思路自然而然地拓宽了。 如“品茶”习作教学片断: 作前准备:“铁观音”的传说的录音,茶艺表演的录像,以及茶具、开水、茶叶等。 训练流程:(1)同学们,你最喜欢喝的饮料是什么?(2)大家知道,在这些饮料中,历史最悠久的是什么?板书:中国茶。(3)今天我们品一品“中国茶”。(4)观看“铁观音”录像,汇报看了这段录像的感受。(5)小组间交流感受,然后上台汇报。(6)听茶文化的故事。(7)进行茶文化竞赛。(出示
7、竞赛题)(看录像《茶艺表演》,说说泡茶步骤。(9)介绍学生自带的茶叶。(10)把今天活动中的快乐让别人一起分享,你将用什么方式表达呢?(11)把握重点、表达真情实感。(12)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附学生习作: 今天,我班进行了品“中国茶”4的活动,课上我们了解了源源流长的茶文化。 茶是中国的一种文化的体现,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为茶乐道,形成了耐人寻味的茶道,从古代的“茶馆”到近代的“茶社”,一脉相传。 中国的茶历史悠久,名茶辈出,名扬四海。茶也成了古人交际辅助物,似乎无茶不会友,就如现在无酒不成席一样。 由茶派生出了一系列对联,如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