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60551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31
《关于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模式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模式的探讨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不断涌现出来,分层教学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分层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利于个性化人才的培养,这是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作者结合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就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希望在分层教学模式下,化学教学活动能够满足更多学生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分层教学个体差异性 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这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依据这一客观事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采取差别化的教学方式。然而,在如今的教学环境
2、下,实施差异性教学存在诸多的条件限制,因此,教师要努力在现有条件下尽量通过一些手段兼顾学生的差异性,分层教学模式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探索。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生两极分化问题十分显著,这给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应对学生的严重分化成了教师需要解决的一道难题。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尝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模式,通过分层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从而给予每个学生更加公平的发展机会。为了保证分层教学模式的切实有效,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5
3、 在实施分层教学模式之前,对学生进行分层当然是首要的一步。在很多教师看来,对学生分层很简单,只要按照考试成绩由高到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就可以了,这个观点其实是错误的。学生的考试成绩只代表学生在某一阶段对某些知识的掌握情况,单纯地以成绩论层次根本无法体现学生的特点,因此,除了考试成绩,教师更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思维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其他方面的特点。为了全面地了解学生,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和课余时间多花心思和时间去深入了解学生,然后通过合理分层,将学生分配到更加适合他们发展的层次。一般来说,在一个班级中,为了便
4、于操作实施,教师最好是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我们常说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这样三个层次,然后在合理分层的基础上实施接下来的分层教学策略。另外,在对学生分层的过程中,有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分层要以隐性分层为主,即教师心里有数就可以,无需明示学生,这样可以减少分层给学生心理带来的不良影响;第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随时随地对学生所处的层次进行调整,这样,即使学生处于动态的发展状态,也能够在教师的及时调整下始终处于最佳发展层次。 二、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5 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直接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在分层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的分层是
5、其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无论什么水平的学生,教师都会用同一个目标要求所有的学生。对于学困生来说,一旦教师确立的教学目标自己无论如何也达不到,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这也是很多学困生越来越差的原因所在,而与之相反,让一些学困生望尘莫及的目标对于一些优等生来说却是信手捻来,这样的状态会使得部分优等生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从而影响能力的挖掘。因此,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一个需要自己努力然后有可能达到的目标,这样有了目标的指引,学习活动才有更强劲的动力。例如,在讲到“氯水的成分和性质”时,对于学困生来说,只需要让他们
6、掌握氯水的成分,并对其性质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了;而对于中等生来说,则要在此目标基础上稍微拔高,不仅要掌握氯水的成分,还要学会分析在不同的反应中不同微粒的性质;至于优等生,教师要提出更高难度的目标,不但要达到之前两个层次的目标,还要学会自主地设计实验,以验证不同微粒的性质。 三、问题设置注意分层5 在化学课堂上,提问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而在提问环节,如何体现问题的层次性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问题过于简单,虽然满足了学困生的需求,却让大量的中等生和优等生感到问题缺乏挑战性。相反,如果问题设置得过难,则直接把学困生,甚至很多的中等生都排除在
7、外。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设置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让问题由浅入深,有难有易,从而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例如,笔者在给学生复习卤素单质与二氧化硫的性质的相关内容时,就在上课过程中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在二氧化硫与溴水发生反应的过程中,谁是氧化剂?谁是还原剂?请说明原因;二氧化硫与溴水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现象?如果向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溴水,能否发生反应?如果向氯水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会产生什么现象?氯水和二氧化硫都具有漂白作用,如果把它们混合起来,是不是会强化漂白作用?以上一系列的问题就是按照由浅入深的规律进行设计的,这样不但可以满足不
8、同学生的需求,同时这种具有递进性的问题也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使得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引导下逐渐向纵深方向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课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