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57083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31
《图式思维在高中地理复习课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图式思维在高中地理复习课中的运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复习图式思维基本图式图式迁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B-0090-03 当前,有不少师生反映高中地理复习课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笔者尝试应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的图式理论来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复习,帮助学生构建基本图示,形成图式迁移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图式理论作为一个认知心理学术语,最早由ImmanuelKant(1781)提出。在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心理学家FrederickBartlett等人进一步阐释了这一概
2、念:人脑认知环境中所固有的信息称为“背景知识”,而组织或包含这些知识的认知框架则称为图式。在地理复习课中运用图式可以引发学生的多元化思考,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既可以呈现知识网络,又可以呈现思维过程。在高中地理复习课中运用图式思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人手。 一、帮助学生构建基本图式 地理学科知识主要由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三大体系组成,所涉及的知识面广。三大知识体系间既相互联系,又各有鲜明的特点。在地理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适当运用图式思维,使知识模式化、规律化,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一)自然地理
3、的基本图式5 自然地理知识历来是高三地理复习的难点。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策略是:根据整体和联系的观点整合自然地理知识体系,构建形式简约、线索明晰的自然地理思维图式,以揭示和外显自然地理知识的层次体系与内在联系。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基本图式。 这两幅图式自成体系,又相互照应,图式一揭示的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是构建图式二的理论和方法基础,同时图式二又是对这种内在联系的诠释与例证。这两幅图式高度浓缩和概括了自然地理核心主题间的逻辑和关联,这有助于学生在理解和感悟的层次上整体把握自然地理知识体系。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幅图式一旦
4、为学生所掌握,必将转化为再生性知识和策略性工具,在各种新情景中顺利迁移,以不变应万变。 (二)人文地理的基本图式 人文地理知识以人地关系为核心,以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学习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异规律和发展变化。有些学生认为,人文地理的知识点比自然地理的知识点零散,相互之间联系较少,逻辑性不强,知识的建构和整合较难实现。实际上人文地理知识体系“形散而神不散”,以人地关系为核心,人地作用为平台,具体的研究对象为载体。很多人文地理问题的解决要从自然地理出发,比如农业生产问题,因此自然地理又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在复习中。只要
5、把握住“人地关系”这个核心,就可以把各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建立良好的图式。如“农业区位”的图式(见图3)。 有了图式的帮助,学生不需要阅读长篇大论的文字资料,可以边听课边对照思维导图进行思考,将注意力集中于感兴趣的结点上。5 (三)区域地理的基本图式 区域地理是中学地理学习和考试的基础,是地理学习的起点和归宿。从高考命题的方向看,区域地理是综合题的必然构件。通过建立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分析区域问题的设问规律、建立区域分析模型图式,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区域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取得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例如,复习“亚洲”的内容时,可以构建
6、图式(见图4)。 通过复习“亚洲”的内容,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分析区域地理的基本步骤:先从位置和范围人手,区域的纬度位置一般影响该地区的热量,海陆位置、大气环流一般影响该地区的降水,所以,记住一个地区的大致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以大致判断该地区的气候。而气候和地形因素又影响该地区的河流水文特征,农作物种类与分布,交通与城市分布,气候与地质条件又影响该地区的土地资源、水热、动植物、矿产、各种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区域的地位、区位、资源又影响该区域的政治、经济发展(农业和工业)、交通等。 二、帮助学生形成图式迁移能力 图式理论认为,有限的图
7、式只能导致有限的迁移。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在复习时扩展图式的应用范围,形成图式迁移能力。 (一)自探自究,多元互动5 图式思维作为认识工具应用到复习课中,可让学生根据知识脉络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再根据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概括要点,完善自己的图式。课后,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评价,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或者由教师选取某个主题,以该主题为中心,建立一个思维导图的框架,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把自己了解的与此主题相关的次级主题(关键词)填入框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导图中填入不同的次级主题,学生甚至可以自己确定主题,
8、自己制作认为有用的图式。如针对“气候”的内容,可以制作图式(见图5)。 这样复习,学生主动参与了回顾知识和提炼知识的过程,整合了新旧知识,建构了知识网络,达到了灵活迁移知识的目的。 (二)提供样例,重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