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说“木叶”

重说“木叶”

ID:30549336

大小:10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31

重说“木叶”_第1页
重说“木叶”_第2页
重说“木叶”_第3页
重说“木叶”_第4页
重说“木叶”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说“木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重说“木叶”  本文对新旧语文教材中的名篇――林庚《说“木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作者运用训诂学的手法,通过对文字起源、“词性”转化等问题的讨论,重新解释古典诗文中为什么多用“木叶”,而不用“树叶”:1、“木”最早为名词,“树”最早为动词。2、在先秦时期,就“树木的叶子”(偏正结构)的个意思而言,只有“木”(名词)与“叶”(名词)可以构成“木叶”(偏正结构)一词。而“树”(动词)与“叶”(名词)是无法构成“树叶”一词的。在文章最后,作者提醒文学研究者在研究某一问题时,要注意两点问题:第一、我们能够认清本问题所属的范畴,第二、我们能够选择正确的解决问

2、题的方法。  一、林庚《说“木叶”》的思路与论证  林庚先生《说“木叶”》是高中教材中的名篇。在这篇文章中,林庚先生运用了“印象式或感悟式”的批评方法分析了“木叶”。然而这种批评方法在研究“木叶”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作者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不适合解决自己所提出的问题。简言之,就是“选错了方法”。  二、运用考证的方法重新说“木叶”  印象式的批评自有其意义与价值,然而这种方法有时不能触及古典词汇产生的本源问题。其实要说明古典诗文中为什么多用“木叶”一词,而不用“树叶”,只需要运用文字学分析“木”与“树”(繁体字为“?”)字即可。5  从文字起源的角度和最初

3、的意义来看,“木”为象形字,为名词;“?”为形声兼会意字(籀文“?”作“?”,则纯是会意字),为动词,意思是种植。“木叶”与“树叶”从现代汉语构词来看,均为“偏正结构”,可解释为“树木的叶子”;但从古代汉语语法来看,“树”为动词,不可能与“叶”构成“偏正结构”的词语。当然,后来“树”与“木”的意义均有所转化,其中尤其是“树”字的变化为大,因为“树”字由动词更多变为名词,特别是到了今天,“树”的基本义已经为名词了。“树”字的词性由动词变为名词,从先秦中晚期已经开始了,但在当时毕竟“树”字的主要词性为动词,因此屈原《九歌》中出现“木叶”一词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4、中华民族传统文人写作时又很讲究用词有“出处”,因此即使后世在口语中出现了“树叶”一词,而文学家在作品中却更多地保留有出处的“木叶”。  (一)木、?(树)的本义  《说文解字注》对“木”、“?”的阐释:  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凡木之属皆从木。  ?:木生植之总名也。(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字。)从木,?声。(段注:形声包会意。)  ?:籀文。(段注:籀文从豆不从?者,豆柄直,亦有直立之义……寸则谓手植之也。)  通过对比“木”、“?”、“?”,我们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是:“木”最早的词性为名词,意思是木本植物的统称;“?”(更

5、早写作“?”或“[豆寸]”)最早词性为动词,意思是种植,引申为“树立”。  (二)先秦主要典籍中“树”字的词性5  “树”字最早的词性为动词,意思为种植。后来,人们渐渐地把种植的对象――木――就直接称为“树”了。于是“树”就从动词渐渐变为了名词。这种变化在先秦已经开始,但即使是在战国后期,“树”字绝大多数还是被作为动词使用的。在《尚书》中“树”字便作为动词使用(《尚书?商书?说命中》“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树后王君公。”)  为了论证这一点,笔者选择了先秦最重要的几部典籍――《诗经》《左传》《论语》《孟子》,对其中全部“树”字的词性进行了统计。限于篇幅

6、,在这里只举《诗经》为例:  《诗经》中所有的“树”字  《?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椅桐梓漆。”――动词  《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动词(“言”为动词前的助词)  《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动词(“我树杞”即“我种的杞木”)  《秦风?晨风》:“山有苞棣,隰有树?。”――动词(“树?”同上)  《小雅?鸿雁之什?鹤鸣》:“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动词(“树檀”同上)  《小雅?节南

7、山之什?巧言》:“荏染柔木,君子树之。”――动词  《大雅?生民之什?行苇》:“四?如树,序宾以不侮。”――动词  《周颂?臣工之什?有瞽》:“设业设?,崇牙树羽。”――动词  《诗经》中所有的“树”字均为动词。而《左传》中“树”513处为动词,4处为名词。《论语》中“树”字2处,为动词。《孟子》中“树”字9处,均为动词。屈原作品中“树”字3处,1处为动词,2处为名词(其中《远游》作者是否为屈原有争议)。可见:  1.“木”最早为名词,“树”最早为动词。  2.在先秦时期,就“树木的叶子”(偏正结构)的个意思而言,只有“木”(名词)与“叶”(名词)可以构

8、成“木叶”(偏正结构)一词。而“树”(动词)与“叶”(名词)是无法构成“树叶”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