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46945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31
《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教学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教学的研究 [摘要]把数学建模教学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有机结合,通过创新理念、建构体系、改革模式、建立机制等手段,促进数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数学建模高职院校研究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054-02 数学建模是联系数学和实际问题的桥梁,是高职数学教学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载体。开展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体系和内容侧重于让学生
2、掌握准确快速的计算方法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忽视了培养学生用数学工具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且应用的针对性不强,与专业需求脱节,这与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符。此外人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困惑的是不能顺利地将以原始形式出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他们所熟悉的数学形式或数学模型,这正暴露了传统数学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近年来广西交通职业学院把数学建模教学与数学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有机结合,通过创新理念、建构体系、改革模式、建立机制等手段,促进数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5 一、转变观念。建立“三位
3、一体、四结合”的数学建模教学理念 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理念是先导。我们针对一些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教学定位不清,把工作重点放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没有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相结合的现象,提出数学建模教学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注重学生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三位一体,要与数学教学改革相结合、与专业教学改革相结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与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相结合。 二、以生为本,构建递进式、多载体的数学建模课程体系 针对传统高职数学教学的缺陷和薄弱环节,我们借鉴外校先进经验并结合本校教学实际,把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课程引入课堂。开设了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选修课,把数学建模的思想
4、和方法融入高等数学和经济数学等课程,按照基础建模能力、专项建模能力、综合建模能力阶段性递进的方式,搭建了递进式、多载体的数学建模课程体系(如表1)。该体系把必修课、选修课、讲座与培训班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相结合,使数学建模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中,改变了以往数学建模教学只面对优秀学生和竞赛的情况,扩大了学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的途径,同时为学生搭建了个性化发展及展示自我的舞台。 三、突出应用。形成从“案例驱动”到“研究导向”的教学模式 数学建模强调的是“用”数学,高职数学课程突出应用性和职业性。因此,我们以数学建模教学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为核心,优化教学内
5、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考核方式,推进数学课程教学改革。5 (一)优化与重组教学内容 一是按照“以数学工具递进设计教学单元,以典型案例贯穿单元内容,以解决实际问题强化训练”的脉络构建数学建模选修课教学内容体系,典型案例贴近生活和专业,并按解决问题的实际步骤呈现过程。二是把数学建模内容融入高等数学、经济数学等数学课程中,模块化重组教学内容,并通过模块的有机组合及案例,满足不同专业的需求。把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数学课程,一方面使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现实背景;另一方面使融合过程突出数学与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前后呼应。三是引入数学软件知识,增强学生面向信息时代应
6、具备的现代计算能力。在数学建模教学与培训中介绍常用数学软件知识,将传统数学中花费大量精力的繁琐运算以计算机软件来完成。四是编写《高等数学》《数学案例集》《数学建模基础》《计算机数学基础》等系列教材,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形成从“案例驱动”到“研究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们根据能力递进规律,首先以案例为驱动,创设问题情境,采用案例式、讨论式、小组合作式等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式地解决案例问题;然后过渡到“综合训练”,将解决案例这一实际问题看做一个研究项目,研究过程包含查询资料、分析讨论并建立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机求解数学模型、模型评价、
7、写成科技小论文五个步骤。整个过程系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建模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写作与汇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三)实施3:5:2的考核新模式5 打破传统数学课程封闭式的考核模式。在平时成绩(30%)、期末闭卷成绩(50%)的基础上,增加数学实践报告成绩(20%),考核学生的信息利用能力、应用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 四、实现五个结合。构建“教、学、做、赛”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以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我们通过课堂教学、数学建模竞赛、数学建模协会、网络课程四个平台,构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