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生动阅读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生动阅读教学

ID:30546768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31

创设问题情境,生动阅读教学_第1页
创设问题情境,生动阅读教学_第2页
创设问题情境,生动阅读教学_第3页
创设问题情境,生动阅读教学_第4页
创设问题情境,生动阅读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设问题情境,生动阅读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创设问题情境,生动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就阅读教学对7~9年级学生提出要求:“阅读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自身经验和自身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围绕一定主题开展探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以课堂为舞台,以语文教材及相关材料为载体,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创建适合学生探究的学习环境。  创设问题情境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尊重主体,张扬学生,激发主动性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新是中国教育的完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的

2、才、情、志、趣,尊重他们的智、能、长,发掘他们内在的潜能,采取多种形式为学生创造积极主动参与问题情境的机会,启发他们创造性地学习。  1.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营造民主氛围。21世纪呼唤创造型人才,如何有效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充分相信学生,千方百计地使学生成为问题情境的主人。例如,我在教《天上的街市》一课时,先布置学生认真阅读作品,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探究质疑。学生提出了:“诗人由‘远远的街灯’5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在民间传说中,天河是怎样的一条河,牛郎织女的命运又是怎样的?诗人为什么要在诗中做改变?

3、”等问题,我鼓励学生围绕各自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我有意识地把自己当做学生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从而缩短自己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消除他们在即将进行的课堂交流中可能出现的胆怯、害羞心理,进而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完成问题情境的创设。可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就意味着学生主动地参与及自身发展,以达到他们主体性充分发展的目的。  2.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张扬学生个性。个性发展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真正体现,它既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又强调个体发展的自主性、差异性。这就要求在教育活动中,创设轻松、自由的问题情境,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接受

4、知识、发现问题的过程中,相信自己对问题有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培养出独立、完满的主体人格。我在教学《愚公移山》一课时,要求学生针对愚公移山发表看法。某些学生认为愚公坚持到底的精神值得肯定和发扬,某些学生认为,愚公移山的做法并不聪明,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当面对困难不能解决时,搬家不失为明智之举。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我淡化自己说教者和评判者的角色,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性答案,用适度的宽容,调用一切手段,为每个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学会动脑、学会创造,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在接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独立、完满的主体人格。5  3.发展学生的问题能力,激发主动

5、热情。对学生而言,要使自己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使自己成为教育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就需要自身具有与之相适应的问题能力。教师应尽一切方法发展学生的问题能力。鉴于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开手脚。我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有学生提出可以以课本剧的形式深入探究课文。我在综合了学生的要求后布置了活动内容:以《皇帝的新装》为脚本,进行了一次课本剧排演,至于活动的道具、活动的形式等,完全由同学自主选择。学生热情高涨,思维保持在积极兴奋的状态之中,在确定组织、筹划人选时,不少学生主动请缨。我及时抓住切口,引导他们进入问题情境中,经过讨论,他们设问

6、:(1)皇帝赐封骗子“御聘织师”时,两个骗子的心理活动怎样?(2)骗子行骗后逃之夭夭,当皇帝去大街游行时,如果两个骗子也混在人群里偷看,他们之间将有一段怎样小声而得意的对话?(3)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皇帝、大臣及老百姓一开始说假话的心理是怎样的呢?经过问题情境洗练的课本剧,给了学生创新的空间,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思维绽放出灵感的火花。两天后,一出自编自演的《皇帝的新装》上演了,一篇阅读课文的主题在绘声绘色的表演中水到渠成地凸显了出来。  二、激励兴趣,激活教材,强化感受性  兴趣是学习的先决条件,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最重要的推动力。在语文课上,特别是在阅读教

7、学中,强化主体的感受性,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教材,引疑设问,是学生自觉学好语文的动力。  1.于平淡无奇处引疑。有些课文乍看起来,似乎一目了然、平淡无奇,学生浮光掠影地读读,不知其中奥妙,常觉兴味索然,如教师引导学生寻根究底,见其自读之未见,闻其自学之未闻,学习兴趣定然激增。这就需要教师于平淡无奇处创设问题情境。如《纪念白求恩》中有这么一段:“5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人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