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范蠡、西施看梁辰鱼《浣纱记》名利观

从范蠡、西施看梁辰鱼《浣纱记》名利观

ID:30546659

大小:10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31

从范蠡、西施看梁辰鱼《浣纱记》名利观_第1页
从范蠡、西施看梁辰鱼《浣纱记》名利观_第2页
从范蠡、西施看梁辰鱼《浣纱记》名利观_第3页
从范蠡、西施看梁辰鱼《浣纱记》名利观_第4页
从范蠡、西施看梁辰鱼《浣纱记》名利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范蠡、西施看梁辰鱼《浣纱记》名利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范蠡、西施看梁辰鱼《浣纱记》名利观  摘要:梁辰鱼的《浣纱记》是明代具有开创意义的传奇戏。在中国古代,名利观就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浣纱记》正打上了这种思想的烙印。范蠡与西施的结合,不是爱情使然,而是有其各自的需求和利益。本文就是从范蠡、西施二人来剖析《浣纱记》所体现出的名利观,就剧本而言,这种名利观体现在于已、于国之中。  关键词:名利观;范蠡与西施;于己;于国  中图分类号:I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203-02  在中国的古代社会,名利观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名与利,与个人和国家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文人名士想要出人头地,夺取

2、功名,就必然要与王,以致国家建立联系,进而得及自身。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名利凸显的时代,游士说客,为了赢取功名,周游列国,极力宣传自己的政治治国理想。汉代始建选官制度:察举制,为士人们提供了一个追求名利的法律平台。隋代始建科举制,经过唐宋,到了明清达到极致,这就成为文人取士的最主要途径。  梁辰鱼(1519年―81591年),字伯龙,号少白,别署仇池外史,江苏昆山人。至梁辰鱼时,家境每况愈下。梁辰鱼一生政治不顺,梁辰鱼曾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和嘉靖三十四(1555年)年两次壮游,但这两次出行都是投奔别人。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他已年届四十,去应顺天府乡试,没有

3、考中。他的一生,功名与其无缘,不过是一个靠捐姿获得的太学生而已。名利观深刻于梁辰鱼的思想中,否则他不会去壮游,也不会去参加科举考试,但现实使他处处碰壁,他不得不将自己的名利思想隐退于他的戏曲创作中。  梁辰鱼作《浣纱记》,其中心题旨为“范蠡谋王图霸。勾践复越亡吴。伍胥扬灵东海。西子扁舟五湖”,并强调“何暇谈名说利。漫自倚翠偎红”,但纵观全篇,其却在时时提及名利,在全剧中,较为明确之处列为如下:“回首功名。一场虚话。笑孤身空掩岁华”、“正是为爱溪山最深处。令人忘却利名心”、“你三吴称俊豪。四海播忠孝。名遂又功成”、“功名。半世无成两鬓星。”、“但岁月易去。功名未成。如何是好

4、。”、“半世功名走江外。一生奸佞误人间”、“功成不受上将军”、“名遂功成。国安民乐。平生志愿。于此毕矣”、“功名到手未嫌迟。从今号子皮”,可见,从头到尾,作者一直在强调名利主义,这也渗透到了所塑造的范蠡与西施的人物形象之中,范蠡与西施,其实乃是求名与攀名的交合。  有些文学史和文学评论,一提到《浣纱记》中范蠡与西施的悲欢离合,总说成是其爱情的悲欢,爱之深而终成眷属。“作品以范蠡功成身退,和西施泛舟五湖为结局,表现了范蠡、西施热爱祖国而始终对统治者保持清醒头脑,重视有共同理想的爱情而摆脱片面贞操的观点”。①“梁辰鱼《浣纱记》之《泛湖》就采用虚构的手法,让情战胜了理,让历史文

5、献记载中被沉入太湖的西施,挣脱了悲剧的命运,由死复生,获得了真挚的爱情”②8但本篇论文认为,范蠡与西施的结合,不是爱情使然,而是有其各自的需求和利益,就剧本而言,范蠡与西施的名利观都体现在已与国之中,这就使其更进一步升华。  一、于己  范蠡“寻春行乐。遇西施浙水溪头”,西施自叹“梅花虽好。浪影溪桥。燕子多情。空巢村店”,西施自知自己身份低微,家居寒贫,但因自己貌美,不甘心找一贫寒子弟将自己嫁予,已年到二八,因期待一才子佳人模式的姻缘,遂寻觅如意郎中。其实,在西施的心中,有一股攀名的心理在使然,一直想要让自已攀龙成凤。范蠡于浣纱溪边巧遇西施,不禁感叹“世间有这等女子。岂非

6、天姿国色乎”,于是上前与西施搭话,问其姓甚名谁,家居何处,并自报“小娘子。我不敢容隐。下官就是越国上大夫范蠡”,看似有意而为之,“贱妾不知贵人。失于退避”,贵人身份对于西施而言,就是一种诱惑,并正中其意,随之,范蠡自表情愫,为之貌美而动心,正像其自诉“倜傥负俗。佯狂玩世”,西施也为之附和,最后并以浣纱为情定之信物。从其二人的交谈之中,感觉不到那种一见如故,怦然心动的情谊之在,反之,乃像一场政治交谈,你问我答,你所需正应我所求。  随后,范蠡谋越,一直无音信。“奴家自浣纱溪边遇着那人之后。感其眷顾。赠彼溪纱。今经一月。再无信音。又不知是个闲游浪子。假作官僚。又不知果是个范蠡

7、大夫。故来调哄。我今待要信他。只恐日远日?。终无着落。未必是真。欲待要不信他。看他实意实心。言犹在耳。未必是假”8,令西施心疼的不是因想念范蠡的人与情,而是怨恨范蠡的无音信,不知其身份、定情是真是假,等与不等,成了西施的一个心结,无人来解,心病难以调理,只得寻医治病,自己的心计又不好说出,于是结下心病,长叹“只因霎时面许。弄出满腹离愁。害得彻夜心疼。做出一腔春病”。  范蠡随越王三载从吴归越,越王要报雪耻之仇,乃与群臣计议因吴王贪图声色,需求得一貌美奇女子,作为国亲,间使出吴,范蠡遂艰荐举西施,“有一处女。独居山中。艳色绝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