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45959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3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状况调查及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状况调查及探析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德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切实加强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是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本文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师教学认可度状况的调查,进行了综合整理,并就如何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调查实效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程作为高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如何真正使
2、大学生在道德上、法律上具备承担各种义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切实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实效,作为工作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一线的教师,有责任思考和探讨如何在新的课程设置体系下切实增强该课程教学实效的问题。为了把握高校学生对“基础”课的真实看法,提高该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结合五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对荆楚理工学院上过“基础”课的同学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以问卷调查方式进行,下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答卷286份。现就调查情况
3、总结分析如下。 一、基础课教学现状调查分析4 1.大学生对于基础课的态度及其重要性认识状况。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基础课态度比较消极,认为不是自己的专业课,作用不大,听不听无所谓的学生高达46.5%;在关于“您喜欢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吗”这一问题的回答53.4%的学生都选择了一般甚至是不喜欢;在关于“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经常如何表现”这一问题时,只有13.6%的学生认真听讲并做笔记,33%的学生甚至在做别的事;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有多大”这一问题,仅有17.8%的学生
4、认为作用较大,而77%的学生认为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作用不太大,还有5.2%的学生认为根本没有作用。 其实基础课的教学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教学帮助和指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有关人生、理想、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想、行为侵蚀的能力,确立远大的生活目标,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如果没有对这一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就不可能有该课程的应有的地位。 2.大学生对基础课教学的认可度状况4
5、 关于如何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主动性方面32.8%的学生希望教师组织同学们讨论,11%的学生希望教师上课多提问。学生接受并喜欢的教学方法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案例分析40.3%、课堂讲授22.7%、讨论辩论主题发言19.8%。关于基础课教师的教学工作态度问题,83.9%的学生都认为所接触的教师非常热爱教学工作,13.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工作态度一般,2.3%的学生认为教师好像是在应付。在关于教材及教学内容方面,只有9.8%的学生认为基础课的教学内容科学、生动、丰富;55.5%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一般,高达34.7%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陈旧、空
6、洞、重复。 由此可见,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教师组织教学的方式方法还是有自己的看法,但对教师工做态度给予了积极的肯定。 二、增强基础课实效性的对策 1.了解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关注的问题 在回答开放式问题“您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时,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个意见是希望教师能了解同学们真正关心什么。确实,教学的过程要提高实效性必须做到有的放矢,如果不知道同学们真正关心什么,那么就没有办法吸引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研究。大学生思想意识随着社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对这一课题的
7、研究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不断进行观察和投入精力。我们不仅要研究大学生群体和个体的思想道德意识状况,而且要研究帮助学生跨越学校与社会之间藩篱的路径。这样,才能使思想道德教育契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紧扣时代的脉搏,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1] 2.转变教学方法和手段4 关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问题,同学们对于多媒体教学持接受的态度,特别是一些跟现实联系非常紧密的视频以及图片,同学们兴致比较高。所以基础课的教学应该多利用多媒体,教师在上课时也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应当精细,文字图片以及视频应结合起来使用。在教学方法上,因为基
8、础课是一门现实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课,所以教师授课时应多提与学生联系紧密,学生关注的开放式问题,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一些学生观点有争议和误区的地方,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和辩论。 3.提升教师素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