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42610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31
《浅谈物理课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物理课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变得尤为重要。好的培养措施,既可达到培养目标,又可省时省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一个物理教师,应该因人、因材科学地确定每一能力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物理课堂能力培养具体落实措施 美国心理学家马洛斯认为:能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力;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前者是特殊才能的创造发明,对整个社会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前所未有的;后者主要是对个人来说,是新颖的。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变得尤为重要。《中学物
2、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实施能力培养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创造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以适应当今知识经济的需要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一、划分能力培养阶段及目标 根据目前物理课程的设置情况和物理课的教学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近、个个击破的教学原则,整个物理能力培养可分为过渡阶段、正常阶段、提高阶段、完善阶段四个阶段完成。5 1、过渡阶段。学生升入新的学校,由于知识台阶较大
3、,学生会感到困难重重,束手无策。因此,在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教师除按要求培养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简单应用能力外,要着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新同学自学能力较差,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任务难以落实,可根据课文。每节课给学生适量的阅读时间,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减少课堂的单调呆板气氛,可采用启发、演示、讨论等多种方法教学,以调动思维,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可将主要概念、定律、定理等内容通过听写方式让学生记录,既控制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手脑并用和速记能力;可
4、设置一些课堂作业,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速算能力。 2、正常阶段。通过第一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应适应物理的教学特点,达到正常学习状态。这时,教师的重点要放在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实施教学方面来。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在每节课中贯彻落实能力培养目标。通过第二学期和高二学年的教学,全面完成教学大纲中要求的能力培养基本任务,使学生达到学业水平测试的能力要求。 3、提高阶段。学业水平测试是水平考试,高考是能力考试。进入高三后,由于理科学生要参加物理高考,而力学和电学部分又是高考的重
5、点,所以,在选修课教学中,在重点提高力学和电学知识水平的同时,要着重开拓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创新的能力。教师的精力应放在精选习题、优化和组合试题上来,通过高质量的习题和试题,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五大能力,使之接近高考的能力水平。5 4、完善阶段。根据近年来物理高考试题考查知识点多、覆盖面大、命题新颖、题型多样化、智能性强等特点,在总复习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好复习目标,制定出教学策略,处理好教师与教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矛盾,把握好以下的原则: 基础知识系统
6、化――打破原教材的排序结构,系统地划分、归类和排列基础知识。 重点知识结构化一抓各部分知识的中心点,将知识以此中心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网络,找出各网络间物理量的相互关系。 难点知识问题化――以问题解决难点,精编一些含有难点知识的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消化和理解知识,突破难点知识。 习题结构梯形化一基、中、难一起练,让学生做适量的习题。提高思路,强化联系,加深理解。 复习方法多样化――在研究知识、研究学生、精选习题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确定能力的培养措施 好的培养措施,既可达到培养目标,又
7、可省时省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一个物理教师,应该因人、因材科学地确定每一能力的培养措施。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启发、讲解、指导、讨论等措施,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恰当地安排习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实验,观察自然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其观察、实验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对某一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想象、判断等思维能力。5 三、能力培养在教
8、学中的具体落实 各种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中学物理教学中自始至终的任务,大到三年的教学,小到每节课,甚至再小到一个概念的建立、一道题的解答,都牵扯到能力培养问题。而每一环节中。又有具体的能力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大纲要求。明确每课时中能力培养目标,结合学生情况,认真备课,确定完成方案,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因人因材施教,完成培养方案。 四、检验能力培养结果,完善能力培养措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