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39401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31
《在童话表演中学常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童话表演中学常规 摘 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时时刻刻自我约束。小班幼儿约束力极差,又没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单纯依靠教师的一遍遍要求,孩子会觉得厌烦。如果借助童话故事来进行教育,会让教育变得生动有趣,孩子容易接受,印象更加深刻。同时将童话表演延伸到日常活动中,能培养孩子的自我表现力,树立自信心。 关键词:习惯;童话表演;学习;幼儿 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幼儿教育的重点,是进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决定他今后的生活。那如何来帮助小班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呢?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借助童话表演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养成良
2、好的行为习惯。 童话是每个孩子必不可少的,它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有趣、寓教于乐的特点,能极大地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深受孩子喜爱。它如同照亮心扉的一缕阳光,带我们进入到一个美丽、神奇的童话世界,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通过一个个的童话故事,可以让孩子更深刻地理解对与错、美与丑。小班幼儿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差,并且没有自觉性,所以通过童话故事和童话表演,可以加深孩子对故事内容的印象,理解故事中对的与错的行为,从而用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表现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一、童话故事的选择4 小班幼儿理解力有限,所以在选择童话故事的时候,必须内容简单、简短,人物生动,对话简单,内容贴近我们的生活。一般我
3、们都会选择关于各种动物的童话故事,这样孩子们更喜欢,接受得也能快些。例如,小班刚开学的时候,离开爸爸妈妈,面对陌生的环境,初入园的孩子往往会无所适从。频繁的说教和安慰往往效果不大,而用贴近孩子生活的故事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只小猪上幼儿园》正是一个反映初入园孩子心理和行为的阅读材料,它容易引发孩子的共鸣,从而帮助孩子渡过入园难关。故事生动有趣,我们通过学习故事、表演故事,让孩子慢慢知道幼儿园并不可怕,上幼儿园很有趣,还教会幼儿简单的打招呼用语。故事《小猪照镜子》内容短而精,我们通过学习这个故事,让孩子们知道要保持个人卫生,不能每天脸脏脏的,那样大家都不会喜欢你的。然后组织幼儿进行童话
4、表演,通过让孩子演绎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更深刻理解故事的教育意义,帮助孩子养成从小讲卫生的好习惯。 二、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故事情感 很多时候,我们会将童话故事的内容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已有经验来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如学习故事《我爱妈妈》时,我让孩子们回忆:你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都做些什么?你爱妈妈吗?妈妈爱你吗?妈妈是怎么爱你的,她为你做了哪些事情你觉得妈妈爱你?你会为妈妈做什么事情让妈妈知道你爱她?通过这一系列问题来帮助孩子理解故事中熊妈妈和熊宝宝的感情。如果我们空洞地讲爱是什么,小班孩子是无法理解的,我们只有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和行为,让孩子知道这些行为是出于
5、爱。在进行表演的时候,孩子也能初步体会妈妈为孩子所做的事情,从而加深孩子对妈妈的感情。4 三、将童话表演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很多时候,教师简单的要求或规则,小班孩子很难记住,经常是教师讲过就忘记。但是我们可以把童话故事内容和表演延伸到日常活动中。在区域游戏投放童话故事表演的头饰和衣服,让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自己表演故事,并在日常生活中,用相互监督的方式,树立正面形象。如,我将故事《小雨的时候》中的小白兔和《胖熊分气球》中的胖熊树立为正面、积极的形象。每次小朋友抢玩具的时候,我就会说:“谁能学小白兔和胖熊呢?谁愿意帮助自己的好朋友,有好东西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呢?”因为孩子们很喜欢小白兔和胖熊,
6、所以听我这么一说,大家也不再抢玩具,而是相互谦让起来。树立了正面形象,同时也要树立反面形象,让孩子们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故事《小熊的小花伞》中,除了教育孩子们同伴之间要相互帮助之外,还告诫小朋友不要学大灰狼欺负小动物,不然大家都不会和你做朋友了。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一样,其实教育存在于生活,我们不必刻意去寻找教育契机,直接利用生活中的点滴来进行教育更加生动。 四、自觉遵守规则 刚入园时,每次吃完饭,孩子们总是把空碗扔进桶里,而不是轻拿轻放。针对这一共性问题,我自编了童话剧《可怜的小碗》,让孩子来扮演小碗。通过碗夸张难受的动作,“哎哟!”“哎哟!”和个别已经扁了的小碗
7、以及他们之间的对话,表达出“小碗”4难过的心情,使孩子们知道,小碗这么可怜难过,是因为自己或小朋友没有好好爱护它,并让孩子参与到童话剧情节中来,让每个孩子安慰小碗。此时孩子们无需我的提醒,情不自禁地对小碗说:“小碗,你别难过了,以后我再也不扔你了,要好好爱护你。”有意思的是,一次,一个孩子不小心犯了错,马上就引来“集体声讨”。看来,孩子们已经从意识的理解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这不是教育所需达到的目的吗?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